[发明专利]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7899.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83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6 |
发明(设计)人: | 马国星;李向旭 | 申请(专利权)人: | 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Q1/44 | 分类号: | B60Q1/44;B60W30/095;B60W40/00;B60W40/105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319 | 代理人: | 苏培华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防 车辆 追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安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
背景技术
高速行驶中,保持安全车距是涉及行车安全的第一大要事。由于众多新车新手上路,他们往往忽视这一点,而不保持安全车距很容易在前车紧急刹车时造成后车追尾前车的事故。据不完全统计,撞车事故的29%都是由后车追尾事件造成的。
发明人在实现本发明的过程中发现,目前,各大汽车生成厂和零部件厂都在积极主动的开发各种汽车主动安全和被动安全系统。然而,大多数主动安全系统都是针对本车不要撞到车前面的人、车或者其他物体而设计,很少有安全系统关注本车是否被后车追尾。而实际驾驶过程中、特别是在高速公路行驶过程中,如不注意与后车保持车距,还是很容易发生本车被后车追尾的事故。可见,现有的汽车防追尾系统,无法有效预防本车被后车追尾。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以解决现有的汽车防追尾系统无法有效预防本车被后车追尾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所述装置包括:后车监测模块、处理器以及刹车灯;所述后车监测模块探测后车的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并将探测到的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发送至处理器;所述处理器接收所述后车监测模块探测的所述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并根据所述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来计算后车与本车发生追尾的概率;确定计算出的追尾概率是否超过预设概率,若计算出的追尾概率超过所述预设概率,则向刹车灯发出点亮信号;
所述刹车灯接收处理器的信号,进行点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能通过后车监测模块探测后车车速相关信息以及后车与自车的距离信息,并将探测到的后车车速相关信息以及后车与自车的距离信息发送至处理器,处理器接收上述信息并依据上述信息计算后车与本车发生追尾的概率,并依据此概率判断本车是否存在撞车风险。从而在后车在速度和距离超过了安全范围时,及时提示减速和刹车,预防追尾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预防自身车辆被后车追尾。
上述说明仅是本发明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发明的技术手段,而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并且为了让本发明的上述和其它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明显易懂,以下特举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的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实施例一
参照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一种预防车辆被追尾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的预防后车辆被追尾的装置包括:后车监测模块101、处理器102以及刹车灯103。
具体地,后车监测模块101探测后车的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并将探测到的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发送至处理器。
处理器102接收后车监测模块101探测的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并根据车速相关信息和后车与本车的距离来计算后车与本车发生追尾的概率;确定计算出的追尾概率是否超过预设概率,若计算出的追尾概率超过预设概率,则向刹车灯103发出点亮信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法乐第(北京)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789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