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轨道车辆组件的焊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5186.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09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6 |
发明(设计)人: | 吴向阳;齐维闯;张志毅;陶传琦;李文;尹加干;周庆祥;周超;万里;迟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9/02 | 分类号: | B23K9/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李带娣;罗满 |
地址: | 266111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焊接 焊接效率 焊缝 轨道车辆组件 焊接线能量 综合考虑 焊缝形成 焊接操作 制造成本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轨道车辆组件的焊接方法,该组件上各焊缝的的焊接方法具体如下:先获取所有焊缝形成的不同焊接顺序所对应的焊接质量、焊接效率,并建立焊接顺序与焊接质量、焊接效率的关系;然后再综合考虑焊接成本和焊接线能量至少一者因素确定实际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根据上述确定的实际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自上述焊缝顺序与焊接质量、焊接效率关系中选取焊缝的焊接顺序作为实际焊接操作的焊接顺序;本文综合考虑制造成本、焊接线能量、焊接质量、焊接效率方面,寻找最优焊接顺序。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车辆焊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组件的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轨道车辆构架主要作用为传递载荷以及为悬挂系统和其他辅助装置提供支撑,故其必须有足够的强度。
轨道车辆构架的主体主要包括多个横梁组件和多个侧梁组件,现有技术中常用的构架为H型构件,即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组装成H型。其中,横梁组件包括横梁主体和焊接于横梁主体上的多个零部件,横梁组件主要设置有牵引电机安装支架、齿轮箱支架等。侧梁组件包括侧梁主体和焊接于纵梁主体上的多个零部件,侧梁组件上设置有弹簧支架,其主要为空气弹簧提供支撑;侧梁组件上还设置有蛇形减震器和一系减振器支架。
以上各支架均是通过焊接工艺焊接于侧梁主体和横梁主体上。众所周知,焊接容易导致零部件热变形,导致焊接后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的尺寸误差均比较大。误差比较大的横梁组件和侧梁组件焊接形成构架后,构架的焊接变形量更加难易控制。因此构架焊接变形量的控制一直是本领域需要克服的难题。
因此,如何降低构架的焊接变形量,是本领域内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轨道车辆组件的焊接方法,该组件上各焊缝的的焊接方法具体如下:
S1、获取所有焊缝形成的不同焊接顺序所对应的焊接质量、焊接效率,并建立焊接顺序与焊接质量、焊接效率的关系;
S2、综合考虑焊接成本和焊接线能量至少一者因素确定实际的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根据上述确定的实际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自上述焊缝顺序与焊接质量、焊接效率关系中选取焊缝的焊接顺序作为实际焊接操作的焊接顺序。
可选的,在步骤S1中同时获取焊接成本与焊接质量、焊接效率的关系,焊接线能量与焊接质量、焊接效率的关系;
在步骤S2中同时考虑所述焊接成本和所述焊接线能量两因素确定所述焊接质量和所述焊接效率。
可选的,在步骤S1中通过数值模拟获取不同焊接顺序下,焊接质量和焊接效率的曲线图;不同焊接成本下,焊接质量与焊接效率的曲线图;不同焊接效率下,焊接质量与焊接效率的曲线图;
在步骤S2中计算三条曲线的交点,并将该交点所对应的焊接循序作为实际焊接操作的焊接顺序。
可选的,所述组件为构架,该构架包括位于两侧的第一侧梁组件、第二侧梁组件以及支撑于两侧梁组件之间的第一横梁组件、第二横梁组件,所述第一横梁组件和所述第二横梁组件的两端分别贯穿两所述侧梁组件形成待焊接的环形焊缝,先依次焊接各所述横梁组件与所述侧梁组件形成的内侧环形焊缝,然后再依次焊接各所述横梁组件与所述侧梁组件形成的外侧环形焊缝;
其中各所述内侧环形焊缝按以下顺序进行焊接: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梁组件的内侧环形焊缝→第二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梁组件的内侧环形焊缝→第一横梁组件与第二侧梁组件的内侧环形焊缝→第二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侧梁组件的内侧环形焊缝。
可选的,各所述外侧环形焊缝按以下顺序进行焊接: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梁组件的外侧环形焊缝→第二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一侧梁组件的外侧环形焊缝→所述第一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侧梁组件的外侧环形焊缝→所述第二横梁组件与所述第二侧梁组件的外侧环形焊缝。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518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