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73808.X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35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钟露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尚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16/00 | 分类号: | A01G16/00;A01G1/00;A01K61/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3108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稻子 草鱼 循环 养殖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态水产养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
背景技术
现目前大部分的草鱼养殖都是通过人工池塘或者在养殖网、箱中养殖,经过长期的养殖后,池塘或养殖网、箱中必然会有草鱼的排泄物或未吃完的饲料,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清理,特别是水非流动状态的池塘,池塘内的水容易被排泄物或者饲料污染,如果不及时清理,容易影响草鱼的生长。
现目前的稻田养鱼主要还是采用传统是方式,让鱼沟面积占据稻田的10%,然后直接将鱼放入到稻田的中,然后时常人工割取青饲料供鱼食用。此种方式,一亩稻谷增产100-150斤,一亩稻田内放600-800尾鱼,收获300-400斤鱼,产生净收益在1500-1800元之间。总体来说收益很低,主要是由于未经常投喂青饲料在稻田当中,使得鱼的生长速度较慢。若要实现鱼的快速生长,就需要经常投喂青饲料,常规方式是单独种植青饲料,然后利用人工进行收割投喂,整个过程增加了人力成本和种植成本。在人工投喂青饲料时,容易导致投喂过量或者投喂不足,投喂不足直接导致鱼的生长变慢,投喂过量时,青饲料堆积在稻田内容易腐烂,让稻田水质变坏,使鱼容易病死。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多年生的青饲料生长过程中直接被草鱼食用,以促进草鱼的快速生长,降低种植和养殖成本。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如下:一种稻子与草鱼的循环养殖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稻田、草鱼鱼苗、饲料、稻种、有机肥、芦苇根苗、生石灰;
步骤2:将步骤1中的稻田翻土,除去稻田中的腐坏杂草;将稻田的四周夯实成田埂,田埂的内侧面为斜面,田埂到稻田底部的垂直距离为100-150cm;在稻田内挖鱼沟,挖取鱼沟内的淤泥,将淤泥覆盖在稻田上或者田埂的斜面上;将鱼沟设置成“井”字形,鱼沟的宽度为30-45cm,鱼沟上表面到稻田底部的距离为50-80cm,鱼沟所占的面积达到稻田总面积的10%-20%;
步骤3:在步骤2中的鱼沟内均匀的分布步骤1中的生石灰,静置5-10天;然后向步骤2中的稻田中灌水,水到鱼沟底部的距离为55-85cm;然后在步骤2中的田埂斜面上种植步骤1中的芦苇根苗,芦苇根苗种植在水面以下10-15cm处;
步骤4:在步骤2中的稻田中洒下稻种,让水稻萌发至幼苗期;然后在稻田上施加有机肥,水稻生长至成苗期;将成苗期的水稻进行移栽,均匀分布移栽到整个稻田中,各株水稻之间的间距为25-45cm;
步骤5:在步骤3的鱼沟中放入草鱼鱼苗,单位平方米稻田内草鱼鱼苗数量为3-6尾;
步骤6:在步骤5中的草鱼鱼苗的大小成长到5-8cm之前,每日定时、定量投喂步骤1中的饲料,投喂量为鱼塘养殖投喂量的50%-70%;
步骤7:待步骤3中的芦苇根苗成长至种子成熟期时,剪切芦苇穗,收集芦苇种子;
步骤8:待步骤4中的水稻成熟后,收割水稻后,将稻谷与稻草分离,收集稻草;然后将稻草放入到鱼沟中,向步骤4中的稻田中加水,水到鱼沟底部的距离为90-120cm;
步骤9:然后待步骤6中的草鱼鱼苗成长至收获期后,进行打捞收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尚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尚品源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380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