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基于脸部识别的认证方法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3804.1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603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14 |
发明(设计)人: | 林钧燧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H04M1/67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浩百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134 | 代理人: | 宋子良 |
地址: | 英属开曼群岛大开***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设备 智能手机 基于 脸部 识别 认证 方法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基于脸部识别的认证方法和系统。其中,该方法包括:在投射投影信息到目标对象的情况下,获取当前拍摄目标对象而得到的第一图像;在变更投影信息之后,获取投射更新后的投影信息时拍摄目标对象而得到的第二图像;提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不同区域内的图像变化结果进行比对,获取不同区域的图像变化结果之间的图像差异数据;根据图像差异数据确定目标对象是否为虚拟对象。本发明解决了现有基于活体识别的认证系统由于采用活体动作识别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合法用户的模拟动作视频或图像攻击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身份验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基于脸部识别的认证方法和系统。
背景技术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计算机与光学、声学、生物传感器和生物统计学原理等高科技手段结合,利用人体固有的生理特征(例如,指纹、声纹、人脸和虹膜等)和行为特征(例如,笔迹、声音、步态等)来进行个人身份的认证。与其他的生物识别技术相比,人脸识别技术具有实时、准确和非侵扰等特性,因而被广泛应用与社会的各个领域中,例如,视频监控、人脸识别考勤、身份认证系统等。
在身份认证识别领域,尤其在基于人脸识别的身份认证领域,现有技术通常采用以下两种方案来进行身份验证:
方案一,基于人脸图像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通过摄像头采集用户的脸部图像来进行识别和认证。由于在人脸识别过程中,系统会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信息,而人的照片与摄像头获取的人脸图像有着几乎相同的特点,因而,可以通过将人脸照片在图像采集设备前进行旋转、翻转、弯曲等操作,可以模拟真人效果欺骗认证系统。由此,基于人脸图像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容易被合法用户的照片和合法用户的三维模型攻击。
方案二,基于人脸活体识别的身份认证系统,包括对图像帧中人脸进行人脸识别、特征点提取、人脸特征点比较,动作识别进行等,主要利用人脸表现活动的形式来判断活体真人,提示用户做一个或多个动作(如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接收用户做出相应的动作,通过对拍摄到的连续图像来对人的动作进行计算和分析,具体地,通过摄像头对用户进行实时摄像,获取人脸图像,从人脸图像中提取出有代表性的特征点,包括但不限于眼、鼻子、眉毛、嘴巴等特征,进而根据连续多帧图的特征点的连续变化,通过规则或机器学习等方法,判定是否为某个动作(包含但不限于:点头、摇头、眨眼、张嘴等);进而判断用户的动作是否正确,从而确定是否为真实人。该系统容易受到以下三种方式攻击:
①视频回放攻击,通过预先录制好相应动作的录像来模拟人的动作,从而对人脸活体识别系统进行攻击;
②连续图片攻击,通过连续的图片幻灯片播放来模拟人的动作,从而对人脸活体识别系统进行攻击;
③人脸动作软件模拟攻击,其中,视频回放攻击人脸动作软件模拟攻击,获取合法用户的照片,通过软件模拟合成点头、摇头、眨眼等动作的影像,从而对人脸活体识别攻击。
针对上述现有基于活体识别的认证系统由于采用活体动作识别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合法用户的模拟动作视频或图像攻击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智能手机、基于脸部识别的认证方法和系统,以至少解决现有基于活体识别的认证系统由于采用活体动作识别容易被不法分子利用合法用户的模拟动作视频或图像攻击的技术问题。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终端设备,包括:显示屏,用于投射投影信息,其中,投影信息为显示屏显示的内容,通过更新显示屏的显示内容来更新投影信息;摄像装置,用于在通过显示屏投射投影信息到目标对象之后,拍摄当前目标对象的第一图像,并在变更投影信息之后,拍摄更新投影信息后目标对象的第二图像;处理器,用于提取第一图像和第二图像中不同区域内的图像变化结果进行比对,获取不同区域的图像变化结果之间的图像差异数据,并根据图像差异数据确定目标对象是否为虚拟对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未经阿里巴巴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380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