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制备方法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73606.5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458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26 |
发明(设计)人: | 郭永峰;张增林;侯智慧;李伟;高晓明;徐萌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N37/46 | 分类号: | A01N37/46;A01P21/00;A01G7/06 |
代理公司: | 青岛联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7 | 代理人: | 傅培 |
地址: | 266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idl4 成熟 多肽 植物 衰老 促进剂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属于植物衰老促进剂领域,能够促进植物的叶片衰老,使其衰老加速,并且无其它额外不良表型。该该植物衰老促进剂功能成份为IDL4成熟多肽,IDL4成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Pro‑Val‑Pro‑Ala‑Ser‑Ala‑Pro‑Ser‑Arg‑Lys‑His‑Asn。该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包括:IDL4成熟多肽,2‑(N‑吗啉)乙磺酸溶液;所述2‑(N‑吗啉)乙磺酸溶液为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溶解于1/2MS液体培养基或MS液体培养基。本发明可用于促进植物衰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植物衰老促进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叶片衰老是影响农作物产量、品质等农艺性状的重要因素。以烟草为例,烟草是重要经济作物,叶片是其收获器官,随着烟草进入生育后期,叶片进入衰老阶段,烟草上部、中部、下部叶片成熟时期不相同,通常,生产上采用不同部位不同时期采收的策略完成,拖延了采收时间;另一方面,环境因素如接近采收时期连续雨天可能会造成烟叶“二次返青”影响采收。因此,利用衰老促进剂,可以促进植物叶片衰老,可有效解决不同部位烟草叶片成熟度不一致及返青问题。
目前,对植物衰老控制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植物激素的调节方面,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等可抑制叶片衰老,乙烯、脱落酸可促进叶片衰老;人为减缓叶片衰老进程,一方面可以通过减少衰老促进激素的合成或代谢,另一方面也可增加衰老抑制激素的合成或代谢。
衰老相关的功能解析的工作已较广泛和深入的开展,大量促进叶片衰老的基因被功能解析。例如,拟南芥2-氧化戊二酸依赖的双加氧酶基因缺失会使叶片衰老延迟表型;地塞米松(DEX)诱导该基因过量表达后,可使转基因拟南芥叶片衰老提前;拟南芥AtNAC家族成员NAP基因过量表达可使叶片提早衰老,而NAP基因缺失突变体则推迟衰老,同样,在水稻中该基因也能够影响叶片衰老;除此之外,植物小RNA,WRKY等转录因子家族等都可调控叶片的衰老。但至目前,已报道的衰老相关基因真正直接应用到作物生产中的还鲜有报道。
多肽是动植物体内的一类具有调控作用的小分子物质,植物多肽参与了多项发育过程,例如根分生组织发育、茎端分生组织发育等,但植物多肽是否参与衰老,还未见报道,成熟多肽是由前体蛋白经过翻译后剪切、修饰,最终形成只有较短氨基酸组成的功能分子,作为配体与定位在细胞膜上的受体识别,启动信号转导。成熟多肽直接外施对植物生长可产生影响,如根的伸长。目前成熟多肽在植物尤其是作物上的应用研究很少,目前更没有将其应用在促进植物衰老方面的研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制备方法及应用。该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可以促进植物的叶片衰老,使其衰老加速,并且无其它额外不良表型。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该植物衰老促进剂功能成份为IDL4成熟多肽,IDL4成熟多肽的氨基酸序列为Pro-Val-Pro-Ala-Ser-Ala-Pro-Ser-Arg-Lys-His-Asn。
优选的,所述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包括:IDL4成熟多肽,2-(N-吗啉)乙磺酸溶液;所述2-(N-吗啉)乙磺酸溶液为2-(N-吗啉)乙磺酸一水合物溶解于1/2MS液体培养基或MS液体培养基。
优选的,所述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中,IDL4成熟多肽的浓度为8-10μmol/L,2-(N-吗啉)乙磺酸的浓度为2.5-3mmol/L,2-(N-吗啉)乙磺酸溶液的pH为5.8-6。
更优选的,所述IDL4成熟多肽植物衰老促进剂中,IDL4成熟多肽的浓度为10μmol/L,2-(N-吗啉)乙磺酸的浓度为3mmol/L,2-(N-吗啉)乙磺酸溶液的pH为5.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736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