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拟管道净水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68744.4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500417A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王昊;田灿;安晓青;杨洋;钟卉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4 | 分类号: | C02F3/34;C02F3/32 |
代理公司: | 唐山永和专利商标事务所13103 | 代理人: | 明淑娟 |
地址: | 063009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道 净水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污水净化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
背景技术
废水是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处理不当或是不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水体和土壤造成严重的污染,打破水体平衡,降低水中溶解氧;同时还会引发肠道等传染病或其他疾病的传播,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所以对污水的处理至关重要。填料在污水中的应用有很大的发展前景,填料的性能对废水处理的效率、能耗、稳定性及可靠性均有直接的影响。本发明是模拟管道利用填料达到净化污水的目的。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处理污水时易堵塞的问题和提高净水效率,本发明提出了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包括污泥浓缩池,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排水管,排水管的进水口高于进水管的出水口,排水管和拟管道净水池的底部连通,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出泥口上设有阀门;拟管道净水池的内部铺设多层不同基质,基质总高度低于池壁高度;拟管道净水池底部与升流式膨胀滤池通过连通孔相通;升流式膨胀滤池内部铺设有滤料层、活性炭层,池壁上设有净水口,滤料和活性炭的总高度低于净水口高度;排水管进水口高度大于环形集水槽上环面高度大于升流式膨胀滤池净水口高度大于环形集水槽下环面高度。
本发明提供的净水方法,不易滋生蚊虫,净水效果较好,效率高,不会因长时间污染物累积增加引起堵塞,可长期使用。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优化方案是:
污泥浓缩池的底面为倾斜面,出泥口位于底面最低处。
拟管道净水池内部铺设的基质由下向上依次为鹅卵石、沸石、石英砂、生物陶粒、土壤。
不同基质间设有隔板,隔板长度相同且短于拟管道净水池的长度,按“Z”字型摆放。
拟管道净水池设有两个,第一、第二拟管道净水池中的隔板铺设位置对称。
滤料层、活性炭层和连通孔之间设有穿孔底板。
滤料层、活性炭层的总体积小于等于升流式膨胀滤池容积的三分之二。
滤料层、活性炭层的体积比为5:1。
升流式膨胀滤池上部设有环形集水槽,出水口位于环形集水槽上、下环面之间。
排水管的顶端为敞口式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五种基质层铺设示意图。
图3为基质方格平铺结构示意图。
图中:进水管1,进水口101,出水口102,阀门2,出泥口3,排水管4,进水端401,出水端402,倾斜池底5,植物6,中间池壁7,基质8,鹅卵石801,沸石802,石英砂803,生物陶粒804,土壤805,连通孔9,穿孔底板10,环形集水槽11,上环面12,下环面13,净水口14,清水区15,滤料(多孔陶粒)16,活性炭17,隔板18,池壁19,挡板2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详述本发明。
一种拟管道净水系统,由左向右依次由污泥浓缩池,第一拟管道净水池,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组成。
污泥浓缩池,第一拟管道净水池,第二拟管道净水池和升流式膨胀滤池按顺序紧密连接,其中:污泥浓缩池的作用是清除污水中掺杂的大量污泥,防止进入其他池子发生淤积堵塞。第一、第二拟管道净水池的作用是吸收污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和去除水中大量的氮鳞等污染水的元素。升流式膨胀滤池的作用是进一步净化污水,吸附和排除水中的杂质,最终得到无污染的清水。
污泥浓缩池内部设有进水管1、排水管4,进水管1和排水管4对称设置,进水管1、排水管4与池壁19之间无缝连接。排水管4的进水端401高于进水管1的出水口101,排水管4和第一拟管道净水池连通,排水管4的出水端402位于第一拟管道净水池底部,污泥浓缩池底部设有出泥口3,出泥口3上设有控制开关的阀门2。
阀门2关闭,污水从进水管1流入污泥浓缩池,污水从进水管1出水口102流出,进水管1出水口102位于池子的中间偏下位置。池子中分三个区域:上部为澄清区,中部为注水区,下部为沉降区。污泥浓缩池的底部为倾斜状态即5污泥浓缩池的底面为倾斜面,倾斜面低的一侧池壁19底端设置出泥口,排水管的出水端402与倾斜面最高点平齐。污泥逐渐沉淀,积累在倾斜池底5(实心结构),能够更好的让污泥排出。当污泥集聚到一定程度,便可以打开阀门2进行排放污泥,来减少污泥占据的空间,排放一些后继续关闭阀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北理工大学,未经华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874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