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68431.9 | 申请日: | 2016-09-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839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5-14 |
| 发明(设计)人: | 师严;沈世奎;满祥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12/24 | 分类号: | H04L12/24;H04L12/28;H04L12/707;H04L12/721;H04L12/725;H04L12/741;H04L12/751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业务 承载 系统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涉及通信领域,能够解决现有的业务承载系统中的业务负载网络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需对负载较高的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的问题,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SDN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获取业务建立信息;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确定第一路径、第二路径、第三路径;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确定第四路径、第五路径、第六路径。本发明用于承载业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为了满足用户多种业务类型的需求,通信运营商在城域分别建设了多张业务承载网,以便于根据用户的需求选择对应的业务承载网承载该用户的业务。其中业务承载网包括移动业务承载网例如基于无线接入网IP化(英文全称:IP Radio AccessNetwork,英文简称: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承载网例如IP城域网。在进行业务承载时,基于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可以用于承载用户的移动业务如移动语音及数据业务,而IP城域网可以用于承载用户的固定宽带业务如家庭客户的互联网宽带以及互联网专线业务。为了避免干扰,基于IP RAN的移动回传网络与IP城域网一般在物理资源层面完全隔离。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运营商所建设的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网络负载也逐渐加大,为了保证业务质量,当业务承载网的网络负载大于一定阈值时,需要对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由于现有的业务承载系统中移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承载网一般相互隔离,因此即使当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负载网络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仍需对负载较高的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降低了业务承载系统中业务承载网的利用率,提高了业务承载系统的建设成本。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及控制方法,能够解决现有的业务承载系统中的业务负载网络存在负载不均衡的情况时,需对负载较高的业务承载网进行扩容的问题。
第一方面,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业务承载系统,包括:软件定义网络SDN控制器、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其中SDN控制器与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分别连接,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以及骨干网分别连接;SDN控制器,被配置为:获取业务承载网、移动业务接入网以及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各自的网络拓扑;获取业务建立信息,业务建立信息用于指示业务的类型、业务的源地址、业务的目的地址以及业务对应的最优路径的路径限制条件;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固定宽带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一路径,第一路径为业务在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二路径,第二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第一路径以及第二路径确定第三路径,第三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固定宽带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当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确定业务为移动业务时,根据业务建立信息、移动业务接入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四路径,第四路径为业务在移动业务接入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业务建立信息、业务承载网的网络拓扑确定第五路径,第五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中对应的最优路径,根据第四路径以及第五路径确定第六路径,第六路径为业务在业务承载网与移动业务接入网之间对应的最优路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84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