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预埋接缝钢梁段的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及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6864.0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1015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26 |
发明(设计)人: | 卢海陆;肖绪文;孙鹏程;张津荣;关军;张起维;吴文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56 | 分类号: | E04B2/56;E04B2/58;E04B2/6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晁璐松;朱丽岩 |
地址: | 10003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墙单元 预埋 接缝 钢梁 混凝土墙体 钢筋骨架 装配式 竖直 结构可靠性 楼板 对称连接 抗震性能 力学分析 绿色环保 上下两侧 运输方便 左右两侧 侧边缘 外端部 元模型 强震 施工 验证 修复 建造 灵活 制作 | ||
一种带有预埋接缝钢梁段的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及施工方法,该体系包括分别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连接的墙单元,其中竖直方向上连接的墙单元之间设有楼板,墙单元包括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和位于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的墙单元钢筋骨架,墙单元钢筋骨架的上下两侧的中部对应预埋有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墙单元钢筋骨架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接有预埋接缝钢梁段,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和预埋接缝钢梁段的外端部均超出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侧边缘。本发明建立有限元模型对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进行力学分析,验证其结构可靠性,具有抗震性能好、强震震后便于修复的优势;建造质量易保障,绿色环保性能好;设计灵活、制作高效、运输方便、安装便捷、经济效益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一种装配式墙肢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高层建筑结构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城镇人口不断增长与城市用地逐渐短缺矛盾的必然选择,而连肢墙结构体系是高层建筑结构中不可缺少的元素。根据以往实测资料,连肢墙体系既继承了单纯剪力墙工程造价低廉、抗侧刚度大等优点,又体现出了在强震作用下连梁屈服耗能、避免或减少了大量裂缝集中于墙体底部的情况,以降低震后修复成本的优点。
但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限于建筑使用功能要求,传统混凝土连梁往往难以满足截面抗剪需求,给设计人员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与传统连肢墙相比,混合连肢墙特点在于使用钢连梁替代混凝土连梁,并应用现行相关规范、规程中的偏心支撑耗能梁理论,使得后者比前者具备更好的耗能能力和抗连续倒塌能力,且利于满足建筑使用要求和简化装配工序。对于新型装配式结构体系,解决其墙体装配单元间的连接形式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预埋接缝钢梁段的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及其施工方法,要解决传统结构受力复杂、结构不稳定、连接关系不可靠、施工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带有预埋接缝钢梁段的装配式混合连肢墙体系,包括分别于水平方向、竖直方向连接的墙单元,其中竖直方向上连接的墙单元之间设有楼板,所述墙单元包括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和位于墙单元混凝土墙体内部的墙单元钢筋骨架,墙单元钢筋骨架的上下两侧的中部对应预埋有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墙单元钢筋骨架的左右两侧的上部对称连接有预埋接缝钢梁段,所述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和预埋接缝钢梁段的外端部均超出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侧边缘。
水平方向上的左、右墙单元之间通过预埋接缝钢梁段对应连接,所述左右墙单元之间的接缝处填充有填充物;如有窗洞或者门洞时,左、右墙单元的预埋接缝钢梁段之间另外连接一根钢连梁。
竖直方向上的上、下墙单元之间通过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和墙单元钢筋骨架对应连接,所述上下墙单元之间的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对接并浇筑在楼板内部。
所述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上下两侧对称连接有两个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同侧的两个墙单元预埋接缝柱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墙单元预埋接缝柱长度约为40cm,其外端部超出第一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侧边缘的长度约为楼板厚度的一半。
所述预埋接缝钢梁段沿墙单元混凝土墙体长度方向布置、在预埋接缝钢梁段上、下翼缘上分别焊接预埋件抗剪栓钉和辅助钢筋连接器,所述辅助钢筋连接器上连接有预埋接缝梁端辅助钢筋。
所述上预埋接缝钢梁段的外端部超出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侧边缘的长度范围是5厘米~10厘米,内端部不超过墙单元混凝土墙体的长度的三分之一。
所述预埋接缝钢梁段的上表面与墙单元混凝土墙体边缘平齐、连接在预埋接缝梁的上表面的预埋件抗剪栓钉的端部超出墙单元混凝土墙体边缘。
所述埋接缝钢梁段之间通过螺栓连接、焊接连接或者是螺栓与焊接混合方式连接。
所述墙单元混凝土墙体上下左右四面中的一面或者多面为粗糙面或者在水平方向开有墙单元键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68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