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6604.3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8908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6 |
发明(设计)人: | 黄莹;陈琳;陈玉芹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4/70 | 分类号: | H04W4/70;H04W36/08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孟金喆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支持 远端 用户 设备 移动性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包括:远端用户设备(UE)向基站发送移动性相关信息,以使所述基站为所述远端UE执行移动性相关操作;远端UE从基站接收通信配置信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线通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支持远端用户设备(UE,UserEquipment)移动性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多媒体业务的发展,人们对高数据速率和用户体验的需求日益增长,从而对传统蜂窝网络的系统容量和覆盖提出了较高要求。另一方面社交网络、近距离数据共享、本地广告等应用的流行使得人们对了解附近感兴趣的人或事物并与之通信(ProximityServices,邻近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传统的基于小区的蜂窝网络在高数据速率以及邻近服务的支持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在这种需求背景下,代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新方向的D2D(Device-to-Device,设备到设备)技术应运而生。D2D技术的应用,可以减轻蜂窝网络的负担、减少用户设备的电池功耗、提高数据速率,并改善网络基础设施的鲁棒性,很好地满足上述高数据速率业务和邻近服务的要求。
D2D技术可以工作在授权频段或非授权频段,允许多个支持D2D功能的用户设备(即D2D用户设备,D2D User Equipment),D2D UE在有网络基础设施或无网络基础设施的情况下进行直接发现/直接通信。D2D技术通常包括D2D发现技术和D2D通信技术。D2D发现技术是指用于判断/确定两个或多个D2D用户设备之间相互邻近(例如在可进行D2D直接通信范围之内)或用于判断/确定第一用户设备邻近第二用户设备的技术。D2D通信技术是指D2D用户设备之间部分或全部通信数据可以不通过网络基础设施而直接进行通信的技术。
R12和R13的D2D应用场景主要有三种:
1)UE1和UE2在蜂窝网络的覆盖下进行数据交互,用户面数据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如图1的模式1;
2)在弱/无覆盖区域的UE中继传输,如图1中的模式2,允许信号质量较差的UE4通过附近有网络覆盖的UE3与网络进行通信,能帮助运营商扩展覆盖、提高容量;
3)在发生地震或紧急情况,蜂窝网络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允许设备间直接通信,如图1中的模式3,UE5,UE6和UE7间控制面和用户面都不经过网络基础设施而进行一跳或多跳的数据通信。
在以上R13D2D场景2)和3)中,D2D UE可以作为中继节点,使得蜂窝网络覆盖边缘或覆盖外的remote D2D UE(远端D2D UE)能通过中继节点UE与网络进行蜂窝通信,且使得D2D UE间通过中继节点UE进行D2D通信。R13D2D中,作为中继节点的D2D UE(也称为relayUE)在层3(即IP层)根据目标IP地址/端口号等信息进行数据的转发,而在R14D2D技术中,考虑可穿戴式设备(例如,MTE或NB-IoT设备,可称为remote UE)通过relay UE接入网络场景,为了使得运营商(即核心网网元MME等,以及基站)能更有效的管理可穿戴式设备(即remoteUE),要求relay UE在层2进行数据的路由转发。R14D2D采用层2路由转发方式下,基站和MME(Mobility Management Entity,移动管理功能实体)等网元处需维护remote UE的上下文以便对remote UE执行一些管理控制。在移动性场景下,例如,如图2所示,remote UE处于覆盖外并通过relay UE1接入网络进行通信,relay UE1(如图2所示的Relay1)逐渐移动出remote UE(如图2所示的OOC UE1)邻近范围后,remote UE更换至通过relay UE2(如图2所示的Relay2)接入网络进行通信。或者,通过relay UE接入网络的remote UE可能需要更换至通过基站直接接入网络进行通信。而现有技术尚未提供层2路由方式下如何支持remoteUE移动性的方法。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660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蓝牙虚拟站点定位系统及方法
- 下一篇:基于标识管理的多级定位方法及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