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烧水壶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6460.1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181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3-12 |
发明(设计)人: | 裴学华;陈烁 | 申请(专利权)人: | 裴学华 |
主分类号: | A47J27/21 | 分类号: | A47J27/21;A47J4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烧水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烧水壶,它属日用百货领域,它可以消除掉护套烫手的危险顺利的顺水。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它包含圆形的壶体、扁带状的壶系,所述壶系在其中段装置护套的部位作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套芯,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管穿套在护套芯上并与护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同时护套管管壁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透孔。本设计适用于各种烧水壶。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日用百货有关,具体是指一种烧水壶。
背景技术
使用灶具和烧水壶来烧水是人们生活中的常见活动,常用的烧水壶一般由圆形的壶体和扁带状的壶系及壶系上的护套组成,护套固定装置于壶系的中段部位,烧水时灶具产生的火焰或热量会不可避免的有一部分沿壶体的圆周表面上升向上传递或辐射到壶系上的护套上,护套无论是被置于壶体一侧还是处于壶体的正上方都是首当其冲,躲不开上述火热的包围,由于常见的护套都是选用胶木或塑胶类的实心材料制作且与壶系固接为一体,烧一壶热水的时间一般需要10分钟以上,烧水壶的护套不得不较长时间的处于加温作用中,在这个过程中,实心的护套恰恰成为了一个吸热储热体将周围的热量吸储进体内而不易快速散发出去,有时其温度会达到70多度,水烧开时关闭灶具后顺水时手提护套往往会因其过热而需要冷却一段时间或者另取软布包裹住护套才能顺水,这种不便的情况一直存在并困扰着人们的烧水操作,很需要改进消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便是提供一种烧水壶的新的技术方案,它可以解决前述的问题。
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内容如下:它包含圆形的壶体、扁带状的壶系,所述壶系在其中段装置护套的部位作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套芯,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管穿套在护套芯上并与护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同时护套管管壁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透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很快的降温以顺利的顺水。
附图说明:
图1是常见烧水壶的正面平视图(含壶系及其护套的结合放大视图)。
图2是常见烧水壶的侧面平视图(含壶系及其护套的结合横断面的放大视图)。
图3是本设计的烧水壶的正面平视图(含护套芯及护套管的结合放大视图)。
图4是本设计的烧水壶的侧面平视图(含护套芯及护套管的结合横断面的放大视图)。
各图中,1为壶体,2为壶系,3为护套,4为护套芯,5为护套管,6为透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设计作举例说明。
如图1、图2所示,常见烧水壶一般由圆形的壶体1、扁带状的壶系2及固定装置于壶系中段部位的护套3组成,护套3为实心状的胶木类的材料制作,烧水时灶具的加温余热不可避免的会将处于壶体上的护套加热,其实心的结构恰是一个吸储热体,材料本身虽不易吸热但吸热后同样也不易散热,这就是其在水烧开后往往过热而影响使用的原因;如图3、图4所示,本设计的烧水壶也包含圆形的壶体1、扁带状的壶系2,所述壶系2在其中段装置护套的部位作横截面呈十字状的加工使得此部分成为护套芯4,一圆管状的金属薄壁管穿套在护套芯4上并与护套芯固定连接成为护套管5,同时护套管5的管壁上加工有均匀分布的透孔6,如此改造的烧水壶,其装置护套的部位由空心的护套管取代了实心的护套,制作材料也由非金属改为了金属,虽然金属材料的吸热性能高于非金属材料的吸热性能,但因其为薄壁的管状(以壁厚不大于0.35mm厚的不锈钢材料为佳),再加上均匀分布的透孔设计,其吸热的速度快而散热的速度也很快,在水开关闭灶具后护套管就失去了加温热源,十几秒钟的时间内就可以由有热源时的70多度快速的降为常温,可以顺利的顺水而不会因热而再受影响,也消除了烫手的危险,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改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裴学华,未经裴学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646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烫粉设备
- 下一篇:一种居家饮水机辅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