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子照相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和识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64655.2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428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13 |
发明(设计)人: | 齐藤和也;黑川惠市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电机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3G5/10 | 分类号: | G03G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86 | 代理人: | 孙昌浩,李盛泉 |
地址: | 日本神奈***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 照相 感光 制造 方法 识别 图像 形成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照相感光体(以下,也简称为“感光体”)、其制造方法和识别方法及图像形成装置,详细而言,涉及在搭载于复印机等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使用的圆筒状基体形成个体识别标志的技术。
背景技术
在采用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装置中,通常采用在圆筒状的基体的外周面上形成有包含感光层的功能膜层而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在这种构成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中,根据基体的状态和成膜时的条件,有时根据每个电子照相感光体而感光层的特性不同。在这种情况下,对搭载这些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图像特性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搭载配合图像形成装置而专门设计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作为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识别方法,例如提出了在设置于基体的轴向端部的凹陷(in-low)部设置个体识别码的方法(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2)。但是,此时,由于在基体内部形成识别码,所以存在在将驱动用法兰安装于感光体的两端时难以进行个体识别,或为了形成识别码,需要设置专门的加工工序等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08/078783号小册子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9-4820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在不对图像形成造成实质上影响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更适当的个体识别管理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识别方法。
技术方案
本发明人等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进行了深入研究,结果发现通过在用于感光体的基体的外周面设置用于进行个体识别的加工线,从而能够解决上述课题,完成本发明。
即,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特征在于,在圆筒状的基体的外周至少具备感光层,
在上述基体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区域外的轴向端部的任一侧或两侧,遍及圆周方向设有1根以上的加工线。
在本发明中,优选设置2根以上的上述加工线,优选上述加工线的线宽遍及圆周方向为恒定。另外,优选上述2根以上的加工线的线宽各不相同。此外,优选在上述基体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区域外的轴向端部的两侧设置有上述加工线,上述加工线在两侧以相同线宽被设置在从端部起算距离相同的位置。
另外,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上述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是在圆筒状的基体的外周至少具备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包括:
基体制作工序,其使成型为圆筒状的未切削基体以轴为中心进行旋转,同时将切削工具抵接到上述未切削基体的外周面,使上述未切削基体与上述切削工具沿未切削基体的轴向相对地移动,切削上述未切削基体的外周面来制作基体,
在上述基体制作工序中,在上述未切削基体的、图像形成区域外的轴向端部的任一侧或两侧,以减慢上述未切削基体与上述切削工具之间的相对速度的方式,在上述基体的外周面,遍及圆周方向设置1根以上的加工线。
此外,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识别方法的特征在于,是在圆筒状的基体的外周至少具备感光层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识别方法,
针对每个对应于应识别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基体,在上述基体的外周面的、图像形成区域外的轴向端部的任一侧或两侧,遍及圆周方向设置1根以上的加工线,使用上述加工线识别上述电子照相感光体。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提供在不对图像形成造成实质上影响的情况下,能够实现进行更适当的个体识别管理的电子照相感光体、使用该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图像形成装置、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和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识别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一个例子的示意图。
图2(a)是图1所示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轴向示意截面图,图2(b)是表示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另一例的轴向示意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的电子照相感光体的制造方法的说明图。
图4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图像形成装置的另一例的说明图。
符号说明
1:电子照相感光体
10,40:图像形成装置
11,41:带电装置
12,42:曝光装置
131:显影辊
13,43:显影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电机株式会社,未经富士电机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465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