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4333.8 | 申请日: | 2016-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50230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14 |
发明(设计)人: | 姚东利;胡国武;郭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G1/10 | 分类号: | G05G1/10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202 | 代理人: | 温旭 |
地址: | 516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编码器 旋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载旋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
背景技术
汽车音响的编码器旋钮耐久性试验后,要求拔出力在40-60N。如图1所示,为现有的编码器,现有的编码器轴柄为齿形或D型。如图2所示,为现有的与编码器轴柄配合的轴套,所述轴柄与轴套的配合均为过盈配合。由于耐久性试验后旋钮轴套的拔出力会降低,因此,设计过程中须保证旋钮轴套的拔出力在80-100N。由于旋钮轴套压入力比拔出力大20N左右,因此要保证旋钮轴套的拔出力在80-100N,则旋钮轴套的压入力要大于100N。由于压入力较大,必须使用专用的工装才能将旋钮轴套压入编码器轴柄中,该过程需要人工先将旋钮轴套预压到编码器轴柄上,再使用专用的工装将旋钮轴套压到位。如果旋钮轴套预压产生偏差,旋钮就可能被压坏。而且,工装是靠压头行程控制旋钮压到位,造成作用在编码器轴柄上的力还将增大20N左右,才能保证旋钮轴套压入到位,又由于制造偏差的存在,部分旋钮的轴套压入力会大于150N,而编码器轴柄所允许的最大轴向压力小于150N,因此,现有的技术方案不仅耗费人力物力,还存在压坏编码器的风险。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通过在编码器的轴柄上设置横向切槽、纵向导轨及与轴柄嵌套的轴套,使得车载编码器旋钮的安装更加容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包括编码器轴柄,与轴柄嵌套的轴套:
所述轴柄的侧壁设有横向切槽和至少一条纵向导轨;
所述轴套包括旋钮盖和旋钮芯,所述旋钮芯设有卡接轴柄的套筒,所述套筒上部设有向上张开的至少一个缺口,所述套筒经所述缺口分隔形成至少一个套置段,所述套置段的内壁设有与轴柄横向切槽配合的卡扣,所述套筒下部设有与轴柄纵向导轨对位安装的至少一个导引件。
具体地,所述套筒上部设有对称分布在套筒内壁的4个、6个或8个缺口,所述套筒上部经所述缺口分隔形成4个、6个或8个套置段。
具体地,所述4个、6个或8个套置段内壁的中下部设有4段、6段或8段圆弧形卡扣。
具体地,所述轴柄的纵向导轨为中间凸起、两边凹陷的梯形切槽。
具体地,所述轴柄的侧壁上设有2条或4条对称分布的纵向导轨。
具体地,所述套筒下部与轴柄纵向导轨对位安装的导引件为两边凸起、中间凹陷的倒梯形结构。
具体地,所述套筒下部的内壁上设有2个或4个对称分布的导引件。。
具体地,所述轴柄为圆柱形轴柄。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通过在编码器的轴柄上设置横向切槽和纵向导轨及在与轴柄嵌套的轴套上设置与横向切槽和纵向导轨配合的卡扣和导引件实现了车载编码器旋钮的易安装性,使得车载编码器旋钮安装时的压入力从大于100N降至20N,极大的节省了安装编码器轴套的人力物力,也使得编码器旋钮的轴套不会因制造的偏差压坏编码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将现有技术中轴套与轴柄之间靠过盈配合的摩擦力连接改善为通过套筒上部缺口及卡扣和下部的导引件的卡接固定,实现了编码器旋钮的轴套安装压入力很小,用手轻轻按压即可使编码器旋钮的轴套安装到位,并且由于卡扣结构的影响,编码器旋钮的轴套拔出力较大,满足了车载编码器旋钮的安装指标,还使得车载编码器旋钮的拔出力大小受可靠性试验的影响很小,解决了编码器旋钮的轴套与轴柄之间不仅要压入力小又要拔出力大的问题,实现了装进容易拔出难,并且压入力的大小可调整的有益效果;生产线装配时只需一个工位,节省了工时。
附图说明
图1是现有的编码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现有的与编码器轴柄配合的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的编码器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的轴套的旋钮盖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的轴套的旋钮芯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具体阐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附图仅供参考和说明使用,不构成对本发明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编码器旋钮,包括编码器的轴柄,与轴柄嵌套的轴套:
如图3所示,所述轴柄的侧壁设有横向切槽1和至少一条纵向导轨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43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区块链平台的数据处理方法
- 下一篇:一种开放平台的应用接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