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数据心血管疾病风险监控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63793.9 | 申请日: | 2016-09-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097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30 |
发明(设计)人: | 马立明;马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立明;马立伟 |
主分类号: | G06F19/00 | 分类号: | G06F19/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6015 安徽省阜阳***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数据 心血管疾病 风险 监控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利用健康检查,体检和就诊的个人信息,血常规,血生化和心肌酶谱化验数据监控心血管疾病风险,属于大数据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应用,是大数据和健康医疗的交叉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2015》5月10日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尽管我国心血管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有所下降,但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心血管病总死亡人数仍在快速上升。2014年,心血管病死亡率仍居我国疾病死亡构成的首位,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病。人群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肥胖患病率持续增加,遏制心血管病增长态势的任务仍很艰巨。
如何根据各种危险因素来综合评估个体未来发生心血管病的绝对危险,以便对处于不同危险度等级的患者分别进行不同力度的干预是近年来心血管病防治领域国际性的攻关热点。
美国最早研究开发了多种预测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的模型和工具,欧洲等其他国家也提出和制定了类似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度评估工具。我国人群由于心血管病疾病谱和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不同,欧美的现有风险评估工具并不适用于中国人群。
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2003年依据中美心肺血管疾病流行病学合作研究队列随访资料研究开发的10年发病危险预测模型和简易评估工具目前在国内应用普遍,虽然能够较好地反映国人发生心血管病的综合危险,但由于研究样本量小,数据大多是通过问卷法采集的小样本量的数据如疾病史、家族史等,所以预测的误差率较高,超过10%。
目前国内外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和评估基本都是建立在血压,体质指数,血糖,总胆固醇,吸烟,疾病史和家族史等预测变量上,是客观量化数据(验血仪器采集)和主观非量化数据(问卷采集)的综合。例如,国家“十五”攻关冠心病、脑卒中综合危险度评估及干预方案的研究课题组研究开发的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发病危险预测模型和简易评估工具;和美国BERGMAN和LEONG目前正在申请中的美国专利“患严重心脏病风险的预测方法”中(美国专利申请号:15/026540)通过体液,标志物及年龄,血压,体质指数,是否有糖尿病和是否吸烟等客观量化数据加主观非量化数据来预测患严重心脏病的风险。
导致冠心病、脑梗和外周血管病的动脉粥样硬化作为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被广泛接受,炎症同时也是导致心房颤动,心律失常的病因。今天大量的研究证明人体免疫系统在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免疫疗法正在成为心血管疾病预防和治疗的手段,血常规中的免疫细胞将是评估和监控心血管疾病风险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但利用个人信息,血常规,血生化和心肌酶谱化验数据来有效评估和监控心血管疾病风险,目前在国内外还是一项空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个简易可行,准确性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监控系统。目前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监控大多数是通过问卷法采集的小样本量的数据如疾病史,家族史及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的询问加上通过仪器采集的血糖和总胆固醇数据来完成的,监控都是由医疗机构和医生所控制管理的,用户无法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自我监控。我国人群由于心血管病疾病谱和危险因素流行特征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明显的不同,欧美的现有风险评估工具并不适用于中国人群。本发明借助于大数据价值提取技术,通过对超过100万正常人和11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数据进行上万次预测模拟分析后建立的心血管疾病风险监控系统,帮助用户和医生进行心血管疾病风险的监控,为人类自我监控心血管疾病风险和最终战胜心血管疾病提供了希望。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包括用户提供数据,数据管理,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结果分析评估和心血管疾病风险预测结果分析评估报告生成以及呈现的大数据心血管疾病风险监控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用户提供数据:用户(包括医疗机构)使用终端设备包括电脑(包括服务器),手机,平板电脑通过网络(互联网和移动网)连接云计算服务器为大数据心血管疾病风险监控系统所提供的个人信息(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和肥胖指数等),血常规,血生化和心肌酶谱化验数据的方法。
2.数据管理:对用户提供的健康检查,体检,或就诊的个人信息(包括血压,身高,体重和体质指数等),血常规,血生化和心肌酶谱化验数据按照预测分析要求进行整合和转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立明;马立伟,未经马立明;马立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37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G06F 电数字数据处理
G06F19-00 专门适用于特定应用的数字计算或数据处理的设备或方法
G06F19-10 .生物信息学,即计算分子生物学中的遗传或蛋白质相关的数据处理方法或系统
G06F19-12 ..用于系统生物学的建模或仿真,例如:概率模型或动态模型,遗传基因管理网络,蛋白质交互作用网络或新陈代谢作用网络
G06F19-14 ..用于发展或进化的,例如:进化的保存区域决定或进化树结构
G06F19-16 ..用于分子结构的,例如:结构排序,结构或功能关系,蛋白质折叠,结构域拓扑,用结构数据的药靶,涉及二维或三维结构的
G06F19-18 ..用于功能性基因组学或蛋白质组学的,例如:基因型–表型关联,不均衡连接,种群遗传学,结合位置鉴定,变异发生,基因型或染色体组的注释,蛋白质相互作用或蛋白质核酸的相互作用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