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利用该柱的体系、施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60411.7 | 申请日: | 2016-09-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4846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28 |
发明(设计)人: | 谢启芳;吴帆帆;张志田;隋*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E04B1/38;E04G21/14 |
代理公司: | 西安智大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61215 | 代理人: | 段俊涛 |
地址: | 710055***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装配式 墙体 柱体 扁铁 楼盖 膨胀螺栓 马牙槎 管卡 射钉 钢筋 钢板焊接 两端位置 使用性能 地连接 拉结筋 有效地 砌块 砌体 施工 铁钉 钢板 镶嵌 保证 替代 配置 | ||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包括柱体,在柱体与墙体连接的边缘为马牙槎构造,且柱体中配置扁铁替代拉结筋,实现与墙体的连接,柱体的两端位置埋设有管卡或钢筋,管卡或钢筋与钢板焊接于一体,钢板与上下楼盖通过射钉或膨胀螺栓连接;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体系,包括:该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扁铁,通过铁钉固定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墙体,边缘的砌块镶嵌于马牙槎构造中,与扁铁通过射钉或膨胀螺栓固定;以及,上下楼盖;本发明还提供了体系的施工方法,本发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结构合理,既能保证完全的干作业,又能有效地保证其使用性能,能与砌体进行紧密地连接,明显改善墙体的整体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利用该柱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长期以来,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制作一直采用传统的方式,即在房屋墙体规定部位,按构造配筋,并按先砌墙后浇灌混凝土构造柱的施工顺序制成的混凝土柱,同时通过6.5mm通长拉结钢筋(8度及以上抗震区)来和砌体相连。因此存在着传统构造柱造价相对较高,湿作业施工工期长,对施工工艺和设备要求高,原材料质量不过关,现场不清洁等方面的不足。
尤其是由于传统方法的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湿作业施工造成现场不清洁,使得其产生不必要的费用。现场施工难免会存在不安全隐患,若施工不当,即会引起人员伤亡,也长期以来广为施工单位和业主及社会各界所关注。但是,由于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现阶段的施工技术并未成熟,现阶段较为有效的方法就是传统现浇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这无疑施工工序复杂。另外,有人提出了“芯柱式构造柱”技术,其设计了两种新类型的构造柱,第一种是预制构造柱技术,将有突出部分和敖东的砌体进行搭接,形成柱体,将各种砌块中间留方形孔洞,砌块搭接承柱体外围,中间房东插入预制芯柱,形成柱体;第二种是芯柱式构造柱技术先按照部分需要采用预制块组砌柱身,待柱身砌筑,完成后,在上下对齐的中部孔洞中放置钢筋笼,浇筑混凝土形成构造柱。其保证了一定的承载能力,但芯柱式构造柱和墙体是通过马牙槎和拉结筋连接到一起,这部分为传统作业,也会存在湿作业;其构造柱是通过预制块组砌身,其整体性有待考量。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及利用该柱的施工方法,该柱的结构合理,既能保证完全的干作业,又能有效地保证其使用性能,能与砌体进行紧密地连接,明显改善整体性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包括柱体1,在柱体1与墙体连接的边缘为马牙槎构造,且柱体1中配置扁铁6替代拉结筋,实现与墙体的连接,柱体1的两端位置埋设有管卡或钢筋2,管卡或钢筋2与钢板8焊接于一体,钢板8与上下楼盖4通过射钉或膨胀螺栓3连接。
所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而成,马牙槎的留置宽度为砌块5加上扁铁6和普通粘结剂9的厚度。
所述扁铁6的规格约为宽20mm×厚1.5mm,沿墙高间距约500mm设置扁铁6,扁铁6按照间距约200mm用两个直径约50mm的铁钉7与砌块5或马牙槎进行固定。
所述钢板8厚度约为10mm,射钉3长度约为25mm,管卡或钢筋2距板端约80mm设一只。
本发明还提供了利用所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的体系,包括:
所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
墙体,所述墙体边缘的砌块5镶嵌于所述的马牙槎构造中,与所述扁铁6通过射钉或膨胀螺栓3固定;
以及,
上下楼盖4,通过所述射钉或膨胀螺栓3、管卡或钢筋2与钢板8与所述装配式钢筋混凝土构造柱连接。
本发明还提供了所述体系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未经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6041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定心屈曲约束支撑端部连接装置
- 下一篇:一种自定心系统端部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