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分离式胶囊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854105.2 申请日: 2016-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6361254B 公开(公告)日: 2017-12-01
发明(设计)人: 乔盼盼;刘洪英;皮喜田 申请(专利权)人: 重庆大学
主分类号: A61B1/04 分类号: A61B1/04;A61B1/06;A61B5/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400044 *** 国省代码: 重庆;85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分离 胶囊
【说明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用检测装置,具体是一种可分离式胶囊,通过吞食胶囊,检测胃肠道疾病。

背景技术

临床医学上,胃病的诊断大多从胃液的检测开始,目前,提取胃液的主要方式借助于胃镜,将光学显微镜从口腔插入胃中进行取液操作,患者痛苦大,尽管配合使用麻醉药,但仍然痛苦难忍,而且胃镜也只能提取胃液,其他检验操作是在体外进行。

专利CN02268048中提出了一种胃液检测器,用引线将检测试纸捆扎成试纸团,试纸团包裹在可溶性封套中,引线的末端置于可溶性封套外。虽然患者使用方便,但一方面医生的工作量大,另一方面受检者服用试纸团时,留在外部的细线以及拉出胶囊时,会产生恶心、呕吐等不舒适感,又不卫生方便。

专利CN201210134190中提出了一种新型胃液隐血智能检测系统,该胃液隐血胶囊主要包括胃液隐血检测模块、图像传感器、微处理器、信号无线发射模块等,胃液隐血检测模块检测胃液隐血情况并呈现颜色变化,图像传感器采集检测结果图像信息,经微处理器处理后由信号无线发射模块发射至体外。使用该隐血胶囊,受试者进行胃液隐血筛查时无创、无痛。但由于检测端空间的限制,该胶囊系统的检测标志物仅仅只有胃隐血一种,不能同时检测多种标志物,且图像传感器与检测试纸之间有一定的距离用来聚焦,占据了胶囊内的很大空间。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可分离式胶囊,检测胃液当中的疾病标志物,并同时获取胃部的真实图像,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疾病检测的准确性高;胶囊舱体分离后,整体体积变小,便于排出体外,大大降低胶囊检测的风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可分离式胶囊,包括主舱、副舱一和副舱二,主舱包括无线发射模块、微型电池、电源控制模块、信号采集控制电路;副舱一中包含图像采集电路或胃液检测传感器,副舱二中包含图像采集电路或胃液检测传感器,所述图像采集电路包括LED灯组、CMOS传感器和微控制器;副舱一和副舱二与主舱之间通过可降解固定环连接固定,可降解固定环降解之后,副舱一和副舱二从主舱分离脱落。

主舱与副舱一之间有两个透明防水挡板分别固定于副舱一和主舱内;主舱与副舱二之间有两个透明防水挡板分别固定于主舱和副舱二内。

所述图像采集电路所在舱体的外壳是透明的;胃液检测传感器所在的舱体有通孔,使胃液能够进入;微型电池采用三块纽扣电池;LED灯组14的小灯个数为2~4个,采用贴片式发光二极管,颜色采用白光。

所述可降解固定环在主舱与副舱一、主舱与副舱二的接合处呈环状环绕于胶囊外壳的外侧,宽度为2~5mm,材料为可降解材料,具体选自以下物质中的一种:虫胶、聚乙烯醇乙酸苯二甲酸酯、丙烯酸树脂、邻苯二甲酸乙酸纤维素、邻苯二甲酸羟丙基甲基纤维素、聚乳酸。

所述图像采集电路与主舱之间通过导线或触点传递能量和信号。

所述胃液检测传感器与信号采集控制电路之间采用有线或无线连接,其中有线连接为导线连接或触点连接;无线连接时,信号采集控制电路所采集的信号为光信号或图像信息或电磁信息。

所述导线连接,导线材料为铝,可以被胃酸分解,长度为5~20mm,直径为0.5~1.5mm,导线穿透两个挡板,并在穿透挡板的表面涂有防水胶;所述触点也穿过两个挡板,并且在两个挡板被触点穿透处的表面涂抹防水胶。

触点包括上拉杆、上端触盘、下端触盘、下拉杆、针孔和触针;上端触盘的厚度为0.5~2mm,与下端触盘的接触面积为2~12mm2,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或矩形或菱形或梯形;下端触盘的厚度和形状与上端触盘相同;针孔是圆柱孔,直径为1~2mm,高度小于上端触盘的厚度,个数为1~3个;所述触针是圆柱体,直径略小于针孔,高度与针孔相同或略高于针孔,个数及位置分布与针孔相同。

胃液检测传感器为检测试纸或试剂或电极或以上任意组合;检测试纸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几种:血红蛋白检测试纸、转铁蛋白检测试纸、幽门螺旋杆菌检测试纸以及癌胚抗原检测试纸;检测电极选自以下的一种或几种:pH检测电极、血红蛋白检测电极以及温度检测电极。

信号采集控制电路所采集的信号为以下信号形式的一种或几种:图像信号、数字编码信号、光信号、电流信号、电压信号、压力信号、电磁信号。

本发明的工作过程: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大学,未经重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41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