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由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610852713.X 申请日: 2016-09-27
公开(公告)号: CN107867950A 公开(公告)日: 2018-04-03
发明(设计)人: 陈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 陈晓红
主分类号: C05G3/04 分类号: C05G3/04;C05F17/0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57000 黑龙江省牡*** 国省代码: 黑龙江;23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食用菌 废菌棒 制备 生物 有机肥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利用食用菌废菌棒生产生物有机肥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由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的生物有机肥。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种植业结构的不断调整,食用菌种植面积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食用菌总产量已达3000余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70%,居世界前列.生产食用菌后的废弃食用菌棒数量很大,成了生产食用菌的广大农村难以处理的有机废弃物。尽管可以作为动物饲料、燃料消化一部分,但是目前这种处理方法远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房前屋后,田边地角随处可见废弃食用菌棒,不但污染环境,还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

食用菌废菌棒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钙、镁、硫、锰、锌、铜、硼等微量元素。不用原料的培养基,其含有各种营养成分的含量不同,但食用菌废菌棒中铁、锌、钙、磷、锰、粗脂肪、粗纤维含量一般均高于玉米、稻谷中的含量,它所含有的氮磷钾养分量又相当于一定数量的相应化肥量。

食用菌废菌棒残留大量的食用菌菌丝,它们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多种植物生长调节物质,是优良的有机肥资源。但是食用菌废菌棒不能直接做肥料施入土壤。其原因是,食用菌废菌棒含有大量的纤维素、木质素和菌丝蛋白等,这些物质必须经过高温发酵分解才能真正发挥肥料的效果。还有有机物在分解反应过程中产生热量,食用菌废菌棒直接施用,极可能发生烧种或烧苗现象。需要采用新的工艺,生产出以食用菌废菌棒为原料的有机肥料。

食用菌废菌棒是农业生产中很好的肥料原料,应充分加以利用。但目前几乎所有生产食用菌的单位和个人,把食用菌培养基当作废料而丢弃.我们必须改变现状,变废为宝,目前急需一种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的生物有机肥最新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充分利用日益增加的食用菌废菌棒,生产营养全面、安全、无污染、成本低的绿色生物有机肥,使食用菌产业所产生的垃圾能够得到及时、有效、安全的处理,为农业生产增加新的肥料来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由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其特征在于,该工艺包括原料准备、调节含水量、调节PH值、一次发酵、加入微生物菌剂、二次发酵、后处理.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生产工艺简单,设备投资少,生产成本低。本发明所用原料来源于食用菌生产单位视作垃圾而弃之的食用菌废菌棒,获得此种原料几乎不用成本,既充分利用了食用菌废菌棒的有用价值,又治理了生产单位的周边环境。

2.具有营养成分全面、无污染等特点.该废料含有微量元素、脂肪、蛋白、氨基酸等有机营养物质,所以能为农作物提供生产所必需的营养.该肥料施入土壤后,不但可以减少20%化肥用量,而且在土壤中无任何毒害物质残留,既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又防止土壤环境的污染.

3.具有土壤改良剂的作用,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理化性能,有机质含量高,营养结构完全,从而可明显改善土壤的肥力,促进农作物生长,大幅度提高作物产量。此外还能增强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和菌群结构的稳定和改善土壤结构。

4.应用范围十分广泛,是谷种农作物、水果、蔬菜和花卉生产的首选肥料。本发明肥料中所含物质均符合生产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所要求的技术标准范围内,是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生产唯一不用限制使用量的肥料,不会对农产品质量和土壤环境有任何不良影响,是一种可放心使用的绿色肥料.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案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生产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生产工艺流程,各步骤之间的相互关系,工作原理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发明的构思,对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本发明一种由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包括原料准备、调节含水量、调节PH值、一次发酵、加入微生物菌剂、二次发酵、后处理。

所述的一种由食用菌废菌棒制备的生物有机肥,其所述原料准备,是将食用菌生产后的废菌棒粉碎成直径小于3cm的碎块,若不是同一种食用菌废菌棒,需将不同种菌的废菌棒充分混拌均匀,注意生产木耳后的废菌棒不能直接利用,需种殖其它食用菌后方能利用。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晓红,未经陈晓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271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