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由棉短绒直接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52060.5 | 申请日: | 2016-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00567B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 发明(设计)人: | 曹吉祥;耿皓 | 申请(专利权)人: | 济南米铎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21C5/00 | 分类号: | D21C5/00;D21C9/16;D21C9/02 |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37218 | 代理人: | 张贵宾 |
| 地址: | 252000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棉短绒 直接 制备 纤维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由棉短绒直接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晶纤维素(MCC)是天然纤维素水解后达到极限聚合度的极细微的白色短棒状或无定形结晶粉末,极限聚合度(LODP)在15-375(葡萄糖单元);不具纤维性而流动性极强。目前,微晶纤维素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食品、化妆品以及轻化工行业。
微晶纤维素的原料很多都是用木材和棉花,成本较高。棉短绒是所有纤维原料中纤维素含量最丰富的,含量在93%以上(相对棉短绒干基质量)。因而,用棉短绒取代棉花和木材制备食品及医药级的微晶纤维素是个很好的选择。
然而现有技术采用棉短绒需要先制备出天然纤维素,然后再进行水解,工序复杂,得率低且所得微晶纤维素质量差、纯度低。现有技术尚未发现采用棉短绒直接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工艺简单、微晶纤维素得率高且所得微晶纤维素质量非常好的由棉短绒直接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由棉短绒直接制备微晶纤维素的方法,包括步骤:
1)将经过预处理的棉短绒置于汽爆分离器中,加入棉短绒质量1-20倍的水,采用稀碱液调节pH7.2-9,通入惰性气体,使棉短绒均匀分布,预浸10-30分钟;
2)加入复合蛋白酶,间歇1-3分钟,通入惰性气体,酶解10-80分钟;加入常温型α-淀粉酶,酶解10-80分钟;再加入绿色木霉分泌的纤维素酶,酶解20-120分钟;酶解完毕后通入蒸汽升温至60-85℃,保温2-30分钟,灭活酶的活性;所述复合蛋白酶由具备内肽酶活性的碱性蛋白酶和具备端肽酶活性的蛋白酶K组成;所述常温型α-淀粉酶由微波诱导所得变异地衣芽孢杆菌分泌所得α-淀粉酶,所述常温型α-淀粉酶的适宜温度为22-35℃;
3)灭酶后,向汽爆分离器中加入碱至碱液质量浓度为1-10%,接着向汽爆分离器中通入惰性气体,将汽爆分离器内空气排净、封口;通入水蒸汽至温度升至50-100℃;然后间歇性向汽爆分离器内通入惰性气体,以维持汽爆分离器内压力为1-2MPa,蒸煮30-180分钟后喷放;
4)喷放浆状物趁热固液分离,得滤渣一和滤液一;
5)将滤渣一置于漂白罐,加入滤渣一1-10倍质量的水,搅匀,加入双氧水至双氧水的质量分数为2%-5%,于40-80℃下保温20-120分钟,进行漂白处理;
6)漂白处理完毕后固液分离,得滤渣二和滤液二;滤渣二采用水洗涤;
7)洗涤后的滤渣二经干燥、粉碎,得微晶纤维素成品。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1)中,所述棉短绒的预处理为:棉短绒开包、疏解、去杂、除尘。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2)中,所述微波诱导所得变异地衣芽孢杆菌的获取步骤具体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培养液置于微波发生器,设置微波功率为850-950W,脉冲频率为2300MHz,微波处理20s,冷却20s,依此往复25-35次;将微波处理后的培养液涂布在固体培养基上,30℃条件下培养1-2天,由存活下来的菌落中筛选四株常温下α-淀粉酶活性高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变异菌株。
进一步的,选出常温下α-淀粉酶活性最高的地衣芽孢杆菌的变异菌株扩大培养,从而获得所述常温型α-淀粉酶。采用该方法获得的常温型α-淀粉酶,在常温下即可高效酶解淀粉,既降低了能耗,又避免了副反应的发生。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蛋白酶中具备内肽酶活性的碱性蛋白酶与具备端肽酶活性的蛋白酶K的比例为1:1-3。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复合蛋白酶的加入量满足每千克干基棉短绒400-800U,所述常温型α-淀粉酶的加入量满足每千克干基棉短绒300-700U;所述绿色木霉分泌的纤维素酶的加入量满足每千克干基棉短绒200-900U。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3)中,所述碱为氢氧化钠、氢氧化钾、氨水或氢氧化钙。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氦气或氩气。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6)中,滤渣二采用水洗涤2-4遍。
作为优选方案,步骤7)中,所述干燥为热风干燥、流化床干燥、冷冻干燥;干燥温度低于9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济南米铎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济南米铎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20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