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851576.8 | 申请日: | 2016-09-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7046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03 |
| 发明(设计)人: | 梁小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小红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3 | 分类号: | G02F1/1333;G02F1/1343;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2211 | 代理人: | 陆华君 |
| 地址: | 215634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内嵌式触控 显示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器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飞速发展,触控屏显示器因其具有易于使用、坚固耐用、反应速度快、节省空间等优点而逐渐地遍及人们的生活中。市场上常见的触控屏显示器包括电阻式触控屏显示器和电容式触控屏显示器。电阻式触控屏显示器由于只具有单点触控功能,因此,其将可能被具有多点触控功能的电容式触控屏显示器所逐渐取代。
现有的电容式触控屏显示器,其显示器和电容式触控屏是分别单独进行生产的,待显示器和电容式触控屏分别生产完成后,再采用粘结剂将电容式触控屏贴合在所述显示器的上方,或者采用其他的机械组合方式设置在显示器的上方,以实现电容式触控屏显示器的效果。
按现有工艺所生产出来的电容式触控屏显示器,其厚度一般较大,故不能很好的满足手持式设备对携带需要轻便的要求。且现有工艺的生产流程较长,生产效率较低,从而导致生产成本过高。
为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具有厚度小,便于携带,且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的触控显示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下偏光片、触控显示单元及上偏光片,所述触控显示单元包括:彩膜基板、与所述彩膜基板相对设置的阵列基板、位于所述彩膜基板和所述阵列基板之间的液晶层;其中,所述上偏光片设置在所述彩膜基板的上表面,所述下偏光片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的下表面,所述彩膜基板的下表面设置有第一触控电极,所述阵列基板设置有第二触控电极,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多条沿第一方向的条状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多条沿第二方向的条状电极,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交。
优选的,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二方向相互垂直。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驱动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为ITO电极或金属电极。
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为金属电极或ITO电极,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为ITO电极或金属电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中将触控电极集成在液晶显示器的彩膜基板以及阵列基板上,通过设置第一触控电极以及第二触控电极的图形,可使得第一触控电极既是触控电极又是防静电电极,使第二触控电极既是触控电极又是像素电极。可见,触控显示装置相比于现有贴合制备的触控显示装置,在结构上减少了一层触控屏基板以及粘结剂层,厚度较薄,便于携带;在制作工艺上,只需在制作液晶显示器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液晶显示器的触控功能,无需单独制备触控屏且无需贴合工艺,生产工序简单,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所提供的一种第二触控电极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为了进一步理解本发明,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小红,未经梁小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5157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混合水池系统
- 下一篇:一种水产品运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