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49764.7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669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0-22 |
发明(设计)人: | 张震;王振磊;陈义;张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紫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64/118 | 分类号: | B29C64/118;B29C64/20;B29C35/16;B33Y3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进京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06 | 代理人: | 哈达 |
地址: | 100143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fdm 打印机 散热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压力气流发生装置、压力气流输送管路和3D打印头外壳,压力气流输送管路连接压力气流发生装置和3D打印头外壳,压力气流发生装置包括压力气流发生器、气流导向件和出口处气动快速接头,压力气流发生器通过气流导向件连接快速接头,快速接头通过气流输送管路连接3D打印头外壳,3D打印头外壳两侧设风道;本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压力气流发生装置采用涡轮增压风扇产生具有压力的气流,经过压力气流输送管路输送到打印头外壳内部,压力气流对3D打印头进行散热,散热风量大,风速快,方向倾斜的风道分布于3D打印头外壳的两侧,风道分流压力气流,优化了压力气流的流向及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3D打印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桌面3D打印机基本以FDM为主。此项技术主要优点为结构简单,成本低廉。耗材通过送料机构被送至喷头上方的加热块,耗材在加热块中融化并由喷头挤出。同时喷头根据分层后的模型轮廓运动,被挤出的熔融状态的耗材经过风扇散热冷却固化,完成3D模型的一层打印,然后打印平台下降进行下一层的打印,最终一层层耗材粘接形成所需实体;FDM式3D打印机发展方向之一为超高速打印,制约其向超高速打印发展的因素之一是打印喷头下方对模型散热不足。对模型散热不足将导致超高速打印时熔融的耗材无法完全冷却固化,模型出现变形、空洞等缺陷,严重影响模型打印效果,导致最终成品打印失败。
目前市场上对3D打印模型散热不足的问题尚无有效解决方案,严重制约3D打印机向超高速打印方向发展,现有技术中FDM式3D打印机对模型散热,通常采用小功率风扇散热,通过风扇向下送风对模型进行散热冷却,但此方案在高速打印时存在散热风量少,风速慢,散热不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散热风量少,风速慢,散热不良等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包括压力气流发生装置、压力气流输送管路和3D打印头外壳,压力气流输送管路连接压力气流发生装置和3D打印头外壳,所述压力气流发生装置包括压力气流发生器、法兰盘、气流导向件和出口处气动快速接头,所述压力气流发生器的一侧固定连接法兰盘,法兰盘连接气流导向件,所述气流导向件为圆锥形,气流导向件一侧固定连接出口处气动快速接头,所述出口处气动快速接头连接压力气流输送管路的一端,所述压力气流输送管路的另一端连接3D打印头外壳;所述3D打印头外壳包括入口处气动快速接头和3D打印头外壳本体,入口处气动快速接头位于3D打印头外壳本体的一侧,所述3D打印头外壳本体的两侧设有风道。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气流发生器(11)为整个装置提供压力气流。
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压力气流输送管路(2)采用PU螺旋伸缩气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有益效果:本FDM式3D打印机散热装置,压力气流发生装置采用涡轮增压风扇产生具有压力的气流,经过压力气流输送管路输送到打印头外壳内部,压力气流对3D打印头进行散热,散热风量大,风速快,方向倾斜的风道分布于3D打印头外壳的两侧,风道分流压力气流,优化了压力气流的流向及散热面积,提高了散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压力气流发生装置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3D打印头外壳示意图。
图中:1-压力气流发生装置;11-压力气流发生器;12-法兰盘;13-气流导向件;14-出口处气动快速接头;2-气流导向件;3-3D打印头外壳;31-入口处气动快速接头;32-3D打印头外壳本体;321-风道。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紫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紫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976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囊合成机
- 下一篇:安装模具及涡流发生器的安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