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盐废水的氯化钠与硫酸钠的分离回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48668.0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7461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31 |
发明(设计)人: | 占坤;朱小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新宇天成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0 | 分类号: | C02F9/10;C01D3/06;C01D5/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32237 | 代理人: | 徐晓鹭 |
地址: | 214214 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废水 氯化钠 硫酸钠 分离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废水处理方法,特别是一种高盐废水的氯化钠与硫酸钠的分离回用方法。
背景技术
工业废水含有大量酚、烃、油、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废水所含有机污染物包括酚类、多环芳香族化合物及含氮、氧、硫的杂环化合物等,是一种典型的含有难降解有机物的工业废水。目前国内处理高盐废水的技术主要为直接蒸发结晶方法,但蒸发结晶后产生固体杂盐成分复杂,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只能作为危废进行处理。这样不但易造成环境二次污染,还给企业造成高额的危废处置费用。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流程合理,可资源回收,经济高效,运行稳定的有效去除高盐废水中有机物及以无机盐为主的溶解性总固体(TDS)的高盐废水的氯化钠与硫酸钠的分离回用方法。
技术方案: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盐废水的氯化钠与硫酸钠的分离回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高盐废水先通过高压运行纳滤膜系统,得到高压纳滤膜透过液和高压纳滤膜浓缩液;
2)将高压纳滤膜透过液通过氯化钠蒸发结晶系统的蒸发器得到氯化钠高倍浓缩液,其浓度达到2×105mg/L~2.5×105mg/L,蒸发出的蒸汽形成冷凝水后作为回用水利用;
3)氯化钠高倍浓缩液再通过氯化钠蒸发结晶系统的结晶器将溶液中的饱和氯化钠形成结晶盐析出,得到95%~98.5%的氯化钠盐,最后得到0.5%~2%的母液回到生化系统;
4)将高压纳滤膜浓缩液排入氧化系统进行氧化处理,降低CODcr,使浓缩液中的CODcr200mg/L~500mg/L。
5)将上述经氧化降低CODcr后的浓缩液,通过硫酸钠蒸发结晶系统的蒸发器得到硫酸钠高倍浓缩液,所述硫酸钠高倍浓缩液中含有溶解性总固体的含量为2×105mg/L~2.5×105mg/L,蒸发出的蒸汽形成冷凝水后作为回用水利用;
6)硫酸钠高倍浓缩液再通过硫酸钠蒸发结晶系统的结晶器将溶液中的饱和硫酸钠形成结晶盐析出,得到95%~99%的硫酸钠盐,最后得到1%~12%的母液回到高压纳滤膜前端,继续进行分离。
其中,步骤1所述的高盐废水中的无机盐主要含有硫酸钠和氯化钠,同时含有少量有机物。
其中,步骤2所述的通过高压纳滤膜系统的分离,高压纳滤膜透过液主要含氯化钠和及少量硝酸盐,硫酸根小于20~200mg/L,有机物截留率70~90%。
其中,步骤4所述的高压纳滤膜系统产生的高压纳滤膜浓缩液中硫酸钠和有机物被成倍浓缩,同时含有氯化钠和硝酸盐。
其中,步骤3所述高压纳滤膜透过液通过蒸发结晶系统,得到氯化钠结晶盐,剩余约1%~3%蒸发母液主要含有的是硝酸盐和有机物回排至生化系统处理。
其中,步骤4所述的高压纳滤膜浓缩液产生浓缩液中加入氧化剂及絮凝剂,使CODcr降低至为200mg/L~500mg/L后进入二价盐蒸发结晶步骤。
其中,其特征是,所述氧化剂为双氧水或臭氧;絮凝剂为铁-镁-铝无机复合絮凝剂或高分子絮凝剂。
其中,步骤6所述纳滤膜产生浓缩液通过蒸发结晶系统,得到硫酸钠结晶盐,剩余约1%~12%蒸发母液主要含有硫酸钠、氯化钠、硝酸钠等混合杂盐,返回纳滤膜系统的进水端再进行分盐处理。
其中,本发明所用氧化技术选自但不限于芬顿氧化、臭氧氧化、电解氧化技术。
其中,溶解性总固体(Totaldissolvedsolids,TDS)是指水中溶解物质的总含量,包括钙镁离子、胶体、悬浮颗粒物、蛋白质、病毒、细菌、微生物及尸体,测量单位为毫克/升(mg/L),它表明1升水中溶有多少毫克溶解性总固体。
其中,CODcr是指采用重铬酸钾(K2Cr207)作为氧化剂测定出的化学耗氧量。
其中,本发明的纳滤膜过滤,选自但不限于碟管式纳滤膜、板式纳滤膜、卷式纳滤膜形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新宇天成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新宇天成环保工程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86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