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设备、电子设备、发光单元损坏处理方法及设备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47791.0 | 申请日: | 2016-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8010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柳勋;唐茂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尔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9F9/33 | 分类号: | G09F9/33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博雅睿泉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42 | 代理人: | 王昭智;马佑平 |
| 地址: | 266104 山东省青岛***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设备 发光单元 电子设备 发光装置 矩阵排列 通光单元 侧壁 修复 独立充气 高折射率 矩形结构 通光装置 用户使用 用户体验 低成本 光折射 通光口 拆解 良率 围合 生产 配置 应用 制造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设备、电子设备、发光单元损坏处理方法以及设备。该显示设备包括:发光装置,包括若干个形成矩阵排列的发光单元;以及设置于所述发光装置上方的通光装置,包括若干个形成矩阵排列的与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通光单元,该通光单元呈矩形结构,包括由具有独立充气通路的侧壁所围合而形成的通光口,并且该侧壁被配置为具有光折射通路。根据本发明,可以在显示设备的发光单元出现损坏时,无需拆解显示设备,通过向显示设备注入高折射率气体就能修复损坏的发光单元,应用在显示设备的生产制造中可以提升显示设备的生产良率。此外,在用户使用的显示设备出现发光单元损坏时,根据本发明也可以便捷且低成本地修复,提升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设备、电子设备、发光单元损坏处理方法及设备。
背景技术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机发光二极管),又称为有机电激光显示、有机发光半导体(Organic Electroluminesence Display,OED)。OLED显示技术具有自发光、广视角、几乎无穷高的对比度、较低耗电、极高反应速度等优点,广泛的运用于手机、数码摄像机、DVD机、个人数字助理(PDA)、笔记本电脑、汽车音响和电视等电子设备,特别是,OLED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接口,近年来还广泛应用于智能手表、智能腕等可穿戴类电子设备中。
但是,目前的OLED模组受制于制程和尺寸,OLED显示屏的成品良率始终存在问题,特别是,OLED显示屏坏点问题更是限制OLED的生产和使用。无论是OLED单体制造损伤,还是整机状态下的湿热状态激发,都可能导致OLED显示屏的坏点问题,而现有技术中,在OLED显示屏出现坏点时,通常需要拆解OLED显示屏进行修复或者更换OLED显示屏,对于显示设备的产品良率和用户使用体验都会产生不良影响。
因此,发明人认为,有必要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发光单元损坏处理的新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
发光装置,所述发光装置包括若干个形成矩阵排列的发光单元;
以及
设置于所述发光装置上方的通光装置,所述通光装置包括若干个形成矩阵排列的与所述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通光单元,所述通光单元呈矩形结构,包括由具有独立充气通路的侧壁所围合而形成的通光口,所述侧壁被配置为具有光折射通路。
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为OLED像素点。
可选地,所述侧壁为设置有至少一个充气口的充气槽。
可选地,所述侧壁的截面呈梯形或者半球形。
可选地,所述通光单元是覆盖于所述发光单元上方的光导膜。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设备。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发光单元损坏处理方法,应用于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的显示设备,包括:
在确定所述显示设备的第一发光单元损坏后,向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设置的第一通光单元的至少一个所述侧壁充入高折射率气体以配置所述侧壁的光折射通路,使得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相邻的正常发光的第二发光单元发出的光通过所述光折射通路被折射,以垂直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方向从所述第一发光单元对应的区域射出;
检测到所述第一发光单元的出光量达到正常阈值时,停止向所述侧壁充入高折射率气体,其中,所述正常阈值根据所述第二发光单元的出光量确定。
可选地,所述发光单元损坏处理方法,包括:通过获取所述显示设备每个发光单元的出光量,确定第一发光单元损坏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歌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779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