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47739.5 | 申请日: | 2016-09-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6437827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4-24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蕴博君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23 | 代理人: | 王玉芝 |
地址: | 400802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煤矿 井下 避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煤矿井下作业救生设备,特别是涉及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
背景技术
我国是产煤大国,随着社会生产的大发展,煤炭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生产任务越来越大,在忙于生产时安全问题一直是首要问题,一旦发生事故都将是灾难性的,为了更好的保障工人的生命安全,一般都在井下作业层设置避难所,现有都是设置救生保障舱,在救生保障舱内设置必要的救生药品、食物以及维生系统,但是在矿难时情况比较复杂,如遇落石塌方的挤压时,就考验救生保障舱的结构强度了,现有救生保障舱都是中空结构,其抗挤压强度较低,如遇较大挤压舱内人员生命安全将受到威胁,这仍有待于技术解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其特征在于包括十二根棱柱围成的正方体框架,顶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上梁,两上梁在顶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上交叉点,底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下梁,两下梁在底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下交叉点,底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上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一斜支臂,顶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下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二斜支臂,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各侧面四框内分别设有圆环形舱口,圆环形舱口与所在侧面四框的四角间分别连接有支撑筋,圆环形舱口内缘设有外凸沿,正方体框架外设有护板,护板开有与外凸沿适配的圆孔,圆环形舱口上设有舱门。
进一步的,所述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其交叉连接点处连接有一横隔板。
进一步的,于所述第一斜支臂下半部连接有座板。
本发明煤矿井下避险舱在舱内形成诸多三角支撑,可以承载更大强度的挤压,不会被彻底压垮,在其内部形成多个人员驻留区,各区之间贯通,从侧门进入空间畅通无碍,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系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整体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框架示意图。
附图标记:1棱柱;2上梁;3上交叉点;4下梁;5下交叉点;6第一斜支臂;7第二斜支臂;8圆环形舱口;9支撑筋;10外凸沿;11护板。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实施例如图1、2所示,该一种煤矿井下避险舱设有由十二根棱柱1围成的正方体框架,顶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上梁2,两上梁在顶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上交叉点3,底部四框设有连接对角的两根下梁4,两下梁在底部四框中心位置交叉连接形成下交叉点5,底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上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一斜支臂6,形成锥状支撑,顶部四框的四角分别与下交叉点间连接有第二斜支臂7,形成倒锥状支撑,正方体框架四角承力均得到加强,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形成小三角支撑加强结构,内部形成多个人员驻留区,各侧面四框内分别设有圆环形舱口8,圆环形舱口与所在侧面四框的四角间分别连接有支撑筋9,圆环形舱口内缘设有外凸沿10,防止门变形,正方体框架外设有护板11,护板开有与外凸沿适配的圆孔,圆环形舱口上设有舱门,舱门为圆形与圆环形舱口适配,提供内支撑,进一步防止变形。
本发明煤矿井下避险舱在舱内形成诸多三角支撑,可以承载更大强度的挤压,不会被彻底压垮,在其内部形成多个人员驻留区,各区之间贯通,从侧门进入空间畅通无碍,可以更大程度的提高安全系数。
实施时,四根第一斜支臂与四根第二斜支臂一一对应交叉连接,可在其交叉连接点处连接有一横隔板,放置救生物品设备,也可通过板在中心部位与第一斜支臂、第二斜支臂连接分出菱形空间,可在第一斜支臂下半部连接有座板,供人休息,提高空间利用率。
综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实施例,凡依本申请所做的等效修饰和现有技术添加均视为本发明技术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南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773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