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开放式的微藻培养池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47353.4 | 申请日: | 2016-09-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8197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王文庆 | 申请(专利权)人: | 蒋吉明 |
主分类号: | C12M1/00 | 分类号: | C12M1/00;C12M1/04 |
代理公司: | 台州蓝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29 | 代理人: | 周志涛 |
地址: | 318050 浙江省台***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培养池 隔板 成型 进水槽 排水槽 池壁 微藻 微藻培养池 导流座 通孔 油缸 光合作用 通道连通 自动交换 导流孔 活塞杆 外侧边 上端 外壁 浇筑 穿过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开放式的微藻培养池,其培养池两侧池壁的上部成型有水平的排水槽,培养池两侧池壁的底部成型有水平的进水槽,培养池两侧的外壁上浇筑有通道,通道连通培养池上的排水槽和进水槽;培养池内安设有水平的隔板,隔板的外侧边抵靠在培养池的池壁上并位于排水槽和进水槽之间,所述的隔板上成型有若干个通孔,隔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导流座,导流座内成型有圆锥形的导流孔并与隔板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培养池的下底面上固定有若干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培养池的池底固定连接在隔板上。它能实现培养池上部微藻和中下部微藻进行自动交换,实现培养池中下部的微藻也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培养装置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开放式的微藻培养池。
背景技术:
微藻能有效利用光能、CO2和无机盐类合成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以及多种高附加值生物活性物质,可以通过微藻培养来生产保健食品、食品添加剂、饲料及其他化学品。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生物能源技术的发展,某些含油微藻因其油脂生产能力高(一般占细胞干重的20-60%),光合效率高、生长周期短,可在盐碱地、沙漠、海域养殖,具有不与粮争地及不与人争粮的巨大优势,以及可利用工厂废气中的二氧化碳为碳源等特点,世界各国已将其作为解决生物质能资源短缺的一条非常重要的途径。
而目前的已获得工业化生产应用的微藻培养是开放式培养池形式。其开放式培养池主要是利用天然或人工的长方型或长椭园形池塘,但由于在微藻培养过程中,微藻细胞本身的吸光与遮光作用,开放池的光照深度随培养池运行深度和细胞浓度迅速衰减,整个水体呈现出表面强光区(一般只有几毫米或几厘米,随光照强度和藻细胞浓度而变化)、中层弱光区和底层无光区的明暗分区结构。中、下部大部藻细胞处于弱光或暗区,无法获得充足的光照,细胞光合作用较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而提供了一种开放式的微藻培养池,其能实现培养池上部微藻和中下部微藻进行自动交换,实现培养池中下部的微藻也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开放式的微藻培养池,包括培养池,培养池两侧池壁的上部成型有水平的排水槽,培养池两侧池壁的底部成型有水平的进水槽,培养池两侧的外壁上浇筑有通道,通道连通培养池上的排水槽和进水槽;培养池内安设有水平的隔板,隔板的外侧边抵靠在培养池的池壁上并位于排水槽和进水槽之间,所述的隔板上成型有若干个通孔,隔板的上端面上固定有若干个圆锥形的导流座,导流座内成型有圆锥形的导流孔并与隔板上的通孔相连通,所述培养池的下底面上固定有若干油缸,油缸的活塞杆穿过培养池的池底固定连接在隔板上。
所述油缸的进油管路上固定连接有比例调节阀,比例调节阀内设有先导阀。
所述通孔均匀分布在隔板上,油缸的活塞杆固定在通孔之间的隔板下端面上。
所述油缸的行程小于培养池上排水槽和进水槽之间的间距。
所述隔板外轮廓的形状和培养池池壁水平方向的轮廓相同。
所述培养池的池底固定有二氧化碳释放器,二氧化碳释放器通过管路和二氧化碳的储气罐相连。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其整改了培养池的结构,能够对实现培养池上部微藻和中下部微藻进行自动交换,实现培养池中下部的微藻也能进行充分的光合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正视方向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侧视方向的半剖结构示意图。
图中:1、培养池;11、排水槽;12、进水槽;2、通道;3、隔板;4、导流座;5、油缸;6、二氧化碳释放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蒋吉明,未经蒋吉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7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集成电路改性环氧塑封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绵羊毛皮鞣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