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强化传热混合换热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44567.6 | 申请日: | 2016-09-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255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 发明(设计)人: | 施龙生;张鸿晨;俞金芳;杨蕴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市巨龙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8D7/08 | 分类号: | F28D7/08;F28F1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2243 | 代理人: | 卢海洋 |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强化 传热 混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热交换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强化传热混合换热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所采用的换热设备通常为独立的一整台,特殊工艺和体系所要求的模块化、组合式、复合型传热方式都无法实现。在这些设备中,最为典型的列管式换热器等等型号均,受工艺条件限制,受压力限制,制造困难,受安装位置限制等所以造价成倍提升,设备安装检修都成了问题,而且都要改变原塔内流态,这是工艺所不允许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装检修方便,传热均匀,混合效率高的强化传热混合换热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强化传热混合换热装置,包括塔体,塔体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传热混合单元,且相邻两个传热混合单元之间呈90°交叉布置,传热混合单元包括连接管I,连接管I的封闭端通过支座固定于塔体内壁,另一端连接有贯穿塔体的热媒进管,连接管I的顶部通过并排布置的多个分布腔连接有连接管II,连接管II的封闭端通过支座固定于热媒进管上方的塔体内壁,另一端连接有贯穿塔体的热媒出管,分布腔的两侧均设有多组换热盘管,每组换热盘管由呈90°交叉布置的两根蛇形管连接而成,换热盘管的底部支承于支撑架上。
所述传热混合单元的首尾两个分布腔与塔体之间设有挡料板,挡料板的外沿与塔体的内壁相适应。
所述分布腔包括腔体,腔体的底部通过进口接管与连接管I连接、顶部通过出口接管与连接管II连接,腔体的内壁对称设有弧形的端盖,端盖之间设有分隔板,腔体的两侧均设有上下两排接口,上排接口与换热盘管的出口端连接,下排接口通过阻尼管与换热盘管的进口端连接。
所述腔体的截面为圆形或内椭圆形。
所述阻尼管的长度为换热盘管内径的5-10倍,阻尼管的外径与换热盘管的外径相同。
所述塔体位于相邻两个传热混合单元之间的位置处设有人孔。
所述连接管I靠近热媒进管的位置处、连接管II靠近热媒出管的位置处均设有膨胀节。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采用交叉布置多个传热混合单元的方式,对管内流体按等换热强度提供热媒传热,对管外流体进行冷热流体的高效混合,既提高了传热效率,又能有效解决管外冷热流体分布不均、管内热媒的气蚀振动等问题,且不改变原工艺流态;同时模块化程度高,易于运输,成本低,使用时直接与管道联接即可,便于安装检修。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中A-A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中分布腔与换热盘管之间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中分布腔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中阻尼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发明采用φ14x2换热盘管时阻尼管的清水流量系数拟合曲线图;
图7是本发明采用φ9x1.5换热盘管时阻尼管的清水流量系数拟合曲线图。
其中,1、塔体,2、支撑架,3、分布腔,31、腔体,32、进口接管,33、出口接管,34、端盖,35、分隔板,36、接口,4、连接管I,41、热媒进管,5、支座,6、挡料板,7、连接管II,71、热媒出管,8、换热盘管,9、人孔,10、膨胀节,11、阻尼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强化传热混合换热装置,包括塔体1,塔体1内从上至下间隔设有多个传热混合单元,且相邻两个传热混合单元之间呈90°交叉布置,传热混合单元包括连接管I4,连接管I4的封闭端通过支座5固定于塔体1内壁,另一端连接有贯穿塔体1的热媒进管41,连接管I4的顶部通过并排布置的多个分布腔3连接有连接管II7,连接管II7的封闭端通过支座5固定于热媒进管41上方的塔体1内壁,另一端连接有贯穿塔体1的热媒出管71,分布腔3的两侧均设有多组换热盘管8,每组换热盘管8由呈90°交叉布置的两根蛇形管连接而成,换热盘管8的底部支承于支撑架2上。
在本发明中,换热盘管8也可以是由一根管材按蛇形管结构弯制而成,传热混合单元的这种特制结构既不会改变原工艺的流态,也便于装置的模块化,同时,传热混合单元的首尾两个分布腔3与塔体1之间设有挡料板6,挡料板6的外沿与塔体1的内壁相适应,有效确保了塔体1内冷热流体的互混效果,进而提高了整个装置的传热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市巨龙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未经启东市巨龙石油化工装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456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蛇形管热交换受热环保节能设备
- 下一篇:一种热处理炉筒式空气预热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