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43556.6 | 申请日: | 2016-09-23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9269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27 |
发明(设计)人: | 张友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润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5G1/00 | 分类号: | C05G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茶叶 专用 微生物 菌肥 配方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生物肥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的生物肥料采用植物秸秆堆垛发酵,发酵过程可控性差,营养成份和微量原素流失大,有益菌群含量低,生物活性差,氮磷钾比例无法控制,不能满足茶叶专用肥的高氮低磷钾要求。
本发明采用破细胞壁黄豆粉营养价值高,破细胞壁的微细粉碎可使原料内的微量原素能充分保持生物活性,节约能源,尤其是加入破细胞壁黄豆粉组成配方可提高菌类产量10%-15%,制得的生物肥料含氮量高,促进茶叶叶片生长,控制氮磷钾比例在3∶1∶1,抑制茶叶开花。因此,用这种材料制造茶叶专用肥料,不仅可以提高菌类的生产速度,也可以实现茶叶快速增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合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生物肥料采用植物秸秆堆垛发酵,发酵过程可控性差,营养成份和微量原素流失大,有益菌群含量低,生物活性差,氮磷钾比例无法控制,不能满足茶叶专用肥的高氮低磷钾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的有效成分及其质量份数为:
黄豆粉40份、油棕灰20份,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0份。
进一步地,所述黄豆粉为采用纳米研磨技术研磨的破细胞壁的微细粉,平均粒径12纳米至23纳米。
进一步地,所述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应用于一种纳米营养基质生产有机液肥的发酵工艺制备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
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包括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含量6亿株/ml。
进一步地,所述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制备的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含复合微生物菌群5±0.5亿株/ml,氮磷钾比例是3∶1∶1。
本发明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合理地解决了现有技术生物肥料采用植物秸秆堆垛发酵,发酵过程可控性差,营养成份和微量原素流失大,有益菌群含量低,生物活性差,氮磷钾比例无法控制,不能满足茶叶专用肥的高氮低磷钾要求的问题。
本发明采用破细胞壁黄豆粉营养价值高,破细胞壁的微细粉碎可使原料内的微量原素能充分保持生物活性,节约能源,尤其是加入破细胞壁黄豆粉组成配方可提高菌类产量10%-15%,制得的生物肥料含氮量高,促进茶叶叶片生长,控制氮磷钾比例在3∶1∶1,抑制茶叶开花。因此,用这种材料制造茶叶专用肥料,不仅可以提高菌类的生产速度,也可以实现茶叶快速增长。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将更加有助于公众理解本发明,但不能也不应当将申请人所给出的具体的实施例视为对本发明技术方案的限制,任何对部件或技术特征的定义进行改变和/或对整体结构作形式的而非实质的变换都应视为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所限定的保护范围。
实施例
一种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的有效成分及其质量份数为:
黄豆粉40份、油棕灰20份,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10份。
进一步地,所述黄豆粉为采用纳米研磨技术研磨的破细胞壁的微细粉,平均粒径12纳米至23纳米。所述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应用于一种纳米营养基质生产有机液肥的发酵工艺制备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所述复合微生物发酵菌剂包括光合菌、乳酸菌、酵母菌、放线菌、丝状菌、枯草芽孢杆菌,菌株含量6亿株/ml。所述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配方制备的茶叶专用微生物菌肥含复合微生物菌群5±0.5亿株/ml,氮磷钾比例是3∶1∶1。
当然,本发明还可以有其他多种实施例,在不背离本发明精神及其实质的情况下,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根据本发明做出各种相应的改变和变形,但这些相应的改变和变形都应属于本发明所附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润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润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435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