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苯并芘类化合物及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5617.4 | 申请日: | 2016-09-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08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范洪涛;吕钟;张伟;张向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D307/91 | 分类号: | C07D307/91;C07D405/14;C07D333/76;C07D209/88;C07D495/04;C07D237/30;C07D217/02;C07D241/42;C07D493/04;C07D235/06;C07D265/36;C07D401/12;C07D327/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192 北京市海淀区西小口***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苯并芘 化合物 应用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通式化合物如下式(1)所示:其中:R1、R2分别独立选自C1~C20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C6~C6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C6~C6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稠环芳烃基团,并且R1和R2可以分别连接成环状化合物;A1~A6分别独立选自氢或选自如下式A所示的二芳胺基,且A1~A6不同时为氢:其中,Ar1、Ar2分别独立选自C6~C5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芳基、C6~C5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稠环芳烃基团、C4~C5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并且Ar1、Ar2至少有一个选自C4~C50的取代或非取代的杂芳基,所述杂芳基为包含一个或多个选自B、N、O、S、P(=O)、Si和P的杂原子且具有4~60个环碳原子的单环或稠环芳基,所述通式(1)中,仅当R1、R2均为甲基时,A1、A2、A4、A5和A6不同时为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新型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化合物及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以下简称OLED)具有自主发光、低电压直流驱动、全固化、视角宽、重量轻、组成和工艺简单等一系列的优点,与液晶显示器相比,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不需要背光源,视角大,功率低,其响应速度可达液晶显示器的1000倍,其制造成本却低于同等分辨率的液晶显示器,因此,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机电致发光的产生靠的是在有机电致材料中传输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重组,众所周知,有机材料的导电性很差,与无机半导体不同的是,有机半导体中没有延续的能带,载流子的传输常用跳跃理论来描述,即在一电场的驱动下,电子在被激发或注入至分子的LUMO能级中,经由跳跃至另一个分子的LUMO能级来达到电荷传输的目的。为了能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在应用方面达到突破,必须克服有机材料电荷注入及传输能力差的困难。科学家们通过器件结构的调整,例如增加器件有机材料层的数目,并且使不同的有机层扮演不同的角色,例如有的功能材料帮助电子从阴极以及空穴从阳极注入,有的材料帮助电荷的传输,有的材料则起到阻挡电子及空穴传输的作用,当然在有机电致发光里最重要的各种颜色的发光材料也要达到与相邻功能材料相匹配的目的,一个效率好寿命长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通常是器件结构以及各种有机材料的优化搭配的结果,这就为化学家们设计开发各种结构的功能化材料提供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
然而,现有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在发光性能方面还有很大改进余地,业界一直致力于开发新的有机电致发光材料以实现效率、寿命、颜色再现性的提高。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3172524A(申请日2011年12月26日)中,报道了一种具有对称结构的6H-苯并[cd]芘衍生物,其用作空穴注入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或荧光发光材料具有较好的性能。
该专利文献中限定R4、R3或R7、R8,具有的结构,还规定Ar1,Ar2分别独立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C6~C50的芳香族烃基或稠环芳基。
在中国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CN104628581A(申请日2015年2月4日)中,报道了一种2,6,6,8-四取代-6H-苯并[cd]芘类化合物,其用作空穴注入层材料,空穴传输层材料或荧光发光层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鼎材科技有限公司;固安鼎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561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