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30980.7 | 申请日: | 2016-09-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460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3-24 |
发明(设计)人: | 郑坚江;邵柳东;黄晓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3/302 | 分类号: | B60L53/302;B60L53/3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刘亚竹 |
地址: | 315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散热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回路模块、计收费模块和充电插头,所述桩体包括散热柜,所述散热柜包括部件容纳部(1)、散热部(2)、水冷部(3)以及第一风机(51);所述水冷部(3)和第一风机(51)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所述散热部(2)进行风冷或(和)水冷散热。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1)针对不同的发热情况采用不同的散热方式,散热方式多样。(2)进一步减小电能消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充电桩散热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的输入端与交流电网直接连接,输出端都装有充电插头用于为电动汽车充电。充电桩一般提供常规充电和快速充电两种充电方式,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进行相应的充电方式、充电时间、费用数据打印等操作,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
由于充电桩是大功率能量转换装置,在充电时充电桩内部会产生大量的热量,若热量不能够有效排出,则会对充电桩元器件的使用寿命产生影响,甚至会出现火灾爆炸等安全隐患。一般采用将充电桩中的发热元件与散热器结合的方式,利用散热器将发热元件上的热量发散,起到对充电桩的散热作用。
申请号201110424870.8的发明公开了一种功率模块用复合式散热器及复合式散热器组件,所述复合式散热器包括一基板、一第一散热单元和一第二散热单元,所述基板的一侧面上设置至少一个功率模块 ;第一散热单元为由多个间隔排列的散热片构成的第一散热片组,所述第一散热片组位于所述基板的另一侧面上 ;第二散热单元包括多根热管和第二散热片组,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绝热段和冷凝段,所述蒸发段设于所述基板内且靠近所述功率模块 ;所述绝热段位于蒸发段和冷凝段之间,包含延伸部和折弯部 ;所述冷凝段上设置有第二散热片组。该发明的复合式散热器仅使用热管散热技术将散热器中的热量带出,散热方式单一,当电器元件发热较大时,散热效果较差。其次,该方法需要一直使用风机进行散热,对电能消耗较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桩及散热控制方法,使得所述充电桩对其内部发热较大的电器元件具有风冷水冷的综合散热效果,且更加节省电能消耗。
具体地,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充电桩,包括桩体、显示模块、控制模块、充电回路模块、计收费模块和充电插头,所述桩体包括散热柜,所述散热柜包括部件容纳部(1)、散热部、水冷部以及第一风机;所述水冷部和第一风机在所述控制模块的控制下,按照预设的规则,对所述散热部进行风冷或(和)水冷散热。
所述部件容纳部包括柜体、第一柜底空间以及第二柜底空间;所述柜体为下宽、中窄、上宽的双曲线冷却塔结构,且在所述柜体的底部具有进风口;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柜体内部;所述水冷部设置在第二柜底空间中,用于对所述散热部进行水冷散热;所述第一风机设置在第一柜底空间内部,用于对所述散热部进行强制风冷散热。
所述散热部具有两个,分别用于设置充电桩的整流模块和功率变换模块;所述散热部设置在所述柜体的内部底部的侧壁上。
所述散热部包括散热体、散热板、散热罩和电路板;所述电路板上设置有整流电路模块或功率变换电路模块;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散热板的一侧;所述散热体为具有多个散热片的散热片单元,所述多个散热片设置在彼此间隔有预定间距的位置上,所述散热体中具有安装空间;所述散热罩设置在电路板的发热元件上,且所述散热体中的安装空间设置为能够使所述散热罩卡置在所述安装空间上。
在所述散热板内部具有贯穿所述散热板的通孔,用于使冷却水管路贯穿所述散热板,以进行吸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宁波三星智能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09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