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组分改性玻纤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830138.3 | 申请日: | 2016-09-1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3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 发明(设计)人: | 黄逸夫;阮文红;容敏智;章明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8L23/12 | 分类号: | C08L23/12;C08L51/10;C08K9/06;C08K7/14;C08F292/00;C08F220/18;C08F220/22 |
| 代理公司: | 广州粤高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2 | 代理人: | 陈卫 |
| 地址: | 51027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分 改性 填充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制备 方法 | ||
1.一种双组分改性玻纤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将玻璃纤维加入到含有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水溶液中浸泡,得到改性玻纤;
S2.将S1中改性玻纤加入引发剂、单体进行接枝反应一定时间,然后过滤,洗涤,干燥后得到表面接枝聚合物的超短玻纤;
S3.将S2中超短玻纤、S1中改性玻纤、抗氧化剂和聚丙烯共混制成母料;
S4.将S3中母料挤出成型,牵伸后得到双组份改性玻纤填充聚丙烯复合材料;
步骤S2中,引发剂、单体和改性玻纤的混合质量比为(0.001~0.1):(0.05~ 0.2):1;
步骤S3中,超短玻纤、S1中改性玻纤、抗氧化剂和聚丙烯的混合质量比为(1~30):(1~30):(1~5):1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超短玻纤与S1中改性玻纤的混合比为1:(1~3),步骤S3中,超短玻纤和S1中改性玻纤的混合量占母料的1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共混温度为190~ 220 ℃,密炼机转子转速为60~80 rpm,共混时间为6~15 min;步骤S4中挤出成型的温度为200~220℃,挤出转速为40 ~ 80 rp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乙醇水溶液中乙醇的浓度为50~9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硅烷偶联剂的质量浓度为0.5~2%。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玻璃纤维与含有硅烷偶联剂的乙醇水溶液的混合比为1:(1~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所述硅烷偶联剂为异丁基三乙氧基硅烷、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乙烯基三氯硅烷、3-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3-(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中的一种或多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聚丙烯包括等规聚丙烯、间规聚丙烯或无规聚丙烯。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采用的玻璃纤维的长径比 > 10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中引发剂为偶氮二异丁腈、偶氮二异庚腈、过氧化苯甲酰、过氧化二(2,4-二氯苯甲酰)、过氧化二乙酰、过氧化二辛酰或过氧化二月桂酰,单体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三氟乙酯、丙烯酸乙酯或丙烯酸-2-乙基己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3013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汽车保险杠材料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彩色饮料吸管的生产工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