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及其除酚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27611.2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6351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5-10 |
发明(设计)人: | 黄澎;张晓静;耿瑞增;马博文;李伟林;颜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集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G29/24 | 分类号: | C10G29/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佳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48 | 代理人: | 刘铁生,王伟锋 |
地址: | 100013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混油 方法 及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除酚方法,特别是涉及一种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及其除酚装置。
背景技术
三混油是煤焦油蒸馏过程中切取的酚油馏分、萘油馏分、洗油馏分的三混馏分。三混油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可用于生产工业萘原料。
采用三混油生产工业萘原料,需要将其中的酚油馏分分离出去,但酚和萘均是高沸点化合物,且沸点相近,采用蒸馏、分馏等方法难以将酚和萘分离。
现有技术中,采用碱洗的方法将三混油中的分类物质分离出去,即向三混油中加入碱性物质,如氢氧化钠等,碱性物质与三混油中的酚反应后生成酚盐,再通过水洗的方式,将生成的酚盐分离出去,但现有的碱洗方法脱酚,过程要消耗大量的水,平均处理1吨三混油要消耗6-7吨水,所产出的酚钠盐水溶液难以处理,造成了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及其除酚装置,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减少除酚过程中产生的酚钠盐水溶液,有利于环境保护,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依据本发明提出的一种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包括,将三混油与醛和/或酮,在碱性环境中进行反应生成酚醛树脂,其中所述的醛涵盖大部分醛类物质(甲醛、乙醛、丁醛、苯甲醛、糠醛、多聚甲醛等)其中所述的酮含有α-H;对反应后的产物进行固液分离,得到固相和液相,其中,所述的液相为除酚后的三混油。
本发明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采用以下技术措施进一步实现。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先将所述的三混油与所述的醛和/或酮混合,得到第一混合液;再将所述的第一混合液与碱性物质混合形成所述的碱性环境;所述的碱性物质为有机胺和/或无机碱性化合物。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其中所述的含有醛基的物质为甲醛,乙醛,丙醛,糠醛,甲酸,甲酸甲酯,甲酸乙酯,甲酸钠,甲酸钾等,所述的含有α-H的酮类物质为丙酮,丁酮,己酮,苯乙酮,环己酮等。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其中所述的有机胺为脂肪胺类化合物、醇胺类化合物、酰胺类化合物或芳香胺类化合物;所述的无机碱性化合物为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或负载型碱金属离子化合物。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其中所述的脂肪胺类化合物为三乙胺、乙二胺、二乙胺、二甲胺和三甲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醇胺类化合物为一乙醇胺、二乙醇胺和三乙醇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酰胺类化合物为甲酰胺、乙酰胺、丙烯酸胺、丁酰胺和二甲基甲酰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芳香胺类化合物为苯胺、二苯胺、联苯胺、邻苯二铵、间苯二铵、对苯二胺和邻甲基苯胺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金属氧化物为MgO、CaO、ZnO和TiO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金属氢氧化物为NaOH、KOH、Ca(OH)2和Ba(OH)2中的至少一种;所述的负载型碱金属离子化合物为KF/γ-Al2O3、KNO3/γ-Al2O3、KOH/γ-Al2O3、NaOH/γ-Al2O3、RuOH/γ-Al2O3和NaNH2/γ-Al2O3中的至少一种,其中γ-Al2O3为碱金属离子的载体。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其中所述的反应的反应温度为30-140℃,反应时间为0.5-5h。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其中所述的反应的反应温度为70-120℃,反应时间为1-2h。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对固液分离得到的固相进行水洗,以分离固相表面的液相,对固相分离得到的液相进行一次油水分离,所得油相为除酚后的三混油,所得水相用于固相的水洗。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对固相水洗后得到的液相和一次油水分离后得到的水相进行二次油水分离,所得油相为除酚后的三混油,所得水相用于固相的水洗。
优选的,前述的三混油的除酚方法,其中所述的醛和/或酮与三混油中酚羟基的摩尔比为0.3-2∶1;所述的碱性物质与三混油中酚类物质的质量比为1∶5-100。本发明所述的酚羟基为三混油中酚类物质中含有的酚羟基的和,可通过现有技术进行检测,并将其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集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煤炭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北集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76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除焦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柴油加氢脱硫脱氮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