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7366.5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699046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09 |
发明(设计)人: | 有贺草平;饭田敏行;林大辅;高濑裕太;清水享;村冈敦史 | 申请(专利权)人: | 日东电工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G02B5/30 | 分类号: | G02B5/30;G02F1/1335;B29C55/08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葛凡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各向异性 制造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拉伸时膜不易发生断裂、且宽度方向的光学特性均匀、有效宽度广的光学各向异性膜。本发明的各向异性光学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具有:利用把持用具(51)将带状的拉伸对象膜(10)的宽度方向两端部(11e)把持的步骤;以及边使把持用具在膜(10)的长度方向(MD)移动、边扩大宽度方向的把持用具间的距离,由此将膜在宽度方向(TD)上拉伸的步骤。在拉伸对象膜(10)的宽度方向端部(11e)处,在重叠了带状的附设膜(15,17)的状态下,利用把持用具(51)进行把持。附设膜的至少1层由与拉伸对象膜的至少1层相同的材料形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偏振片、相位差膜等光学各向异性膜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装置等的显示器中使用偏振板、相位差板等光学各向异性膜。通过将聚合物膜在至少一个方向上进行拉伸,从而赋予光学各向异性。当在工业上拉伸聚合物膜的情况下,通常边使带状的膜在长度方向上移动、边进行拉伸处理。
在拉幅机方式的横向拉伸中,利用夹具等把持用具将膜的两端把持,按照边使把持用具沿着导轨在长度方向(MD)上移动边扩大宽度方向(TD)的间隔的方式进行驱动,由此将带状膜在宽度方向上拉伸。也可以通过采用线性电动机方式、导电弓方式、电动机驱动链条方式等驱动方式,从而边改变长度方向的夹具间隔边扩大宽度方向的夹具间距离,进行纵横同时双轴拉伸或斜向拉伸(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及专利文献2)。以下,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则只要是进行向宽度方向的拉伸,就像纵横同时双轴拉伸、斜向拉伸那样,进行长度方向的拉伸或收缩的情况也包含在“横向拉伸”中。
横向拉伸在能够调整膜的光轴方向、能够制作宽度大的光学各向异性膜的方面是有利的。另一方面,在横向拉伸中,有时在被销、夹具把持的部分的附近产生膜的断裂,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越大,该倾向越显著。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出于防止横向拉伸时的膜的断裂等目的而在膜10的两端部贴合胶带35的方法(参照图3B)。在专利文献3中,公开了如下方法:在作为拉伸对象的带状膜的端部,重叠撕裂强度比拉伸对象大的增强片,利用销式拉幅机将该重叠部分把持,由此抑制销孔扩大所致的膜的脱离或断裂。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了如下内容:通过使用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和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由不同的树脂材料形成的膜,从而可以防止横向拉伸时的膜的宽度方向端部的裂纹。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54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4-54338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平11-25452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9-160900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对光学膜的薄型化、大面积化的要求不断提高,需要以高倍率拉伸厚度更小的膜而赋予规定的光学各向异性。另外,在利用横向拉伸制作光学各向异性膜的情况下,除要求防止端部的断裂、防止从把持用具脱离外,还要求宽度方向的端部的光学特性均匀。若宽度方向的拉伸倍率变大,则在膜的宽度方向端部附近的光学轴方向的偏差变大,存在难以得到有效宽度大的膜的倾向。
如专利文献1、2所公开的那样,利用胶带等增强材料对膜端部进行增强的方法可以抑制在把持部附近的膜的断裂,但是对于宽度方向的光学特性的均匀化还称不上有效。
如果使用像专利文献3所公开的那样的、宽度方向的端部由与中央部不同的材料形成的膜,则可以对膜的宽度方向中央部进行选择性地拉伸,因此将中央部均匀地拉伸,得到有效宽度大的膜。但是,宽度方向的端部由与中央部不同的材料形成的膜需要在膜形成时采用特殊的成膜方法,成为导致成本上升的要因。另外,若拉伸倍率增大,则在中央部与端部的边界、即异种树脂材料的接合部附近容易产生断裂。另外,随着拉伸倍率的增大,在树脂材料的接合部附近容易产生应力的不均衡,有时光学特性变得不均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日东电工株式会社,未经日东电工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736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