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表征矿区油页岩含油率状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5325.2 | 申请日: | 2016-09-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3314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30 |
发明(设计)人: | 武晓玲;陈新军;胡宗全;张英;李朋威;冯建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6Q50/02 | 分类号: | G06Q50/02;G06Q10/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聿宏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72 | 代理人: | 吴大建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表征 矿区 油页岩 含油率 状态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表征矿区油页岩含油率状态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根据所述油页岩含油率的分布概率对所述油页岩含油率进行分级,其中,具体的油页岩含油率值的分布概率值为资源区域内所有矿区油页岩含油率值大于等于所述油页岩含油率值的概率值;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前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级别;利用所述当前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级别表征所述当前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状态。本发明的方法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归一化处理,等频分析方法对油页岩含油率进行分级,从而表征矿区油页岩含油率状态。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方法不仅具有更优的科学性及合理性而且操作更简单、结果更合理、适用性更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质开发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表征矿区油页岩含油率状态的方法。
背景技术
在地质勘探开发过程中,采用了多种地质参数来衡量矿区资源状况,例如含油率、油气资源丰度以及油气资源量。尤其的,在油页岩资源开采中,油页岩含油率是表征油页岩质量的重要参数,是评价油页岩资源能否经济利用的一个重要指标,具有一票否决的作用。具体的,油页岩含油率是指油页岩中油页岩油所占的重量百分比,它指示了低温干馏时岩石的产油率,即将油页岩在格金干馏管中从300℃加热到600℃,通过测量焦油产量得到的数据。它是一项工业定量指标。国际上通常把含油率≥0.25桶页岩油/吨(相当于含油率≥3.5%以上)的页岩称为油页岩。
由于油页岩含油率值是一个具体的数量值,为了能够方便直观的体现不同的油页岩含油率值所代表的矿区油气资源状况,在现有技术中,针对油页岩含油率值的不同大小对油页岩含油率进行分级。
我国在2006年进行的《新一轮全国油页岩资源评价》中以焦油产率(Tar)来判断油页岩品质,最新建议的边界品位为Tar=3.5%,又以5.0%和10.0%为界将其分为三个等级,即Tar≥10%的岩石为高含油率油页岩,10%>Tar≥5%的为中含油率油页岩,5%>Tar≥3.5%的为低含油率油页岩。这种划分主要考虑了在我国当前技术条件下,就页岩炼油而言,露天开采的油页岩矿要求含油率≥5%,油页岩作为工业矿产要求含油率应大于5%的条件,这是一种粗略的分级方法,主要是针对异地开采(包括露天开采、巷道开采等)的油页岩含油率评价标准。
然而,随着油气勘探开采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现有技术中直接基于油页岩含油率值大小的粗略分级方法已不能满足不断数据分析精细化的油气勘探开发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的表征矿区油页岩含油率状态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表征矿区油页岩含油率状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根据所述油页岩含油率的分布概率对所述油页岩含油率进行分级,其中,具体的油页岩含油率值的分布概率值为资源区域内所有矿区油页岩含油率值大于等于所述油页岩含油率值的概率值;
根据实测数据确定当前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级别;
利用所述当前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级别表征所述当前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状态。
在一实施例中,所述方法包括:
采集多个不同样本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
计算所有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大于某一油页岩含油率值的概率值,将所述概率值作为该油页岩含油率的分布概率值。
在一实施例中,采集多个样本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其中,至少采集20个不同样本矿区的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
在一实施例中,根据多个所述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确定油页岩含油率值的分布概率,其中:
将所有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降序排列并依次赋予序号(1~N),N为所述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的个数;
基于公式
分布概率值=(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序号/N)%
计算油页岩含油率样本值的分布概率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53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