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21111.8 | 申请日: | 2016-08-29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2281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华玉 |
主分类号: | F25B15/02 | 分类号: | F25B15/02;F25B4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555 山东省青岛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第五 吸收 式热泵 | ||
本发明提供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属于吸收式热泵和热能高效利用技术领域。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组成溶液回路,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冷凝器,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冷凝器,第三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吸收器,冷凝器经冷剂液泵和吸收器连通蒸发器,第二冷凝器经第三发生器和节流阀连通蒸发器,蒸发器有冷剂蒸汽通道连通第二吸收器,发生器和蒸发器有低温热介质通道、第二发生器有高温热介质通道、冷凝器有冷却介质通道、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有被加热介质通道分别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吸收式热泵与热能高效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吸收式热泵技术领域,分别有以高温驱动热介质与被加热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一类吸收式热泵(吸收式制冷机),以中温热介质与冷环境(冷却介质)之间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二类吸收式热泵,以前述两种温差为驱动温差的第三类吸收式热泵,以及包含高温热负荷分步温降为驱动温差的第四类吸收式热泵和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在吸收式热泵中,当冷剂介质的潜热较小,尤其是再加上冷凝温度与蒸发器内冷剂蒸汽温度差别较大时,高温冷剂液节流损失过大,低温冷剂液在蒸发器中的加热升温阶段的温差过大,二者均导致不可逆损失加大;加上冷剂液流量相对较大,这将导致温差利用水平存在较大不足。发明人认识到此问题,提出了有效利用高温热负荷分步温降来实现溶液浓度提升,并同时包含低温热介质与冷环境之间温差利用,采用发生器和吸收器组合实现高温冷剂液对低温冷剂液进行预先加热的第五类吸收式热泵;这将提升高温热介质与低温热介质之间温差的利用水平,较大程度地避免低温热介质加热低温冷剂液过程中的不可逆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具体发明内容分项阐述如下:
1.第五类吸收式热泵,它主要由发生器、吸收器、第二发生器、第三发生器、第二吸收器、冷凝器、蒸发器、第二冷凝器、冷剂液泵、节流阀、溶液泵、第二溶液泵、第三溶液泵、溶液热交换器、第二溶液热交换器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所组成;发生器有浓溶液管路经溶液泵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吸收器连通,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泵和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发生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二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泵和第三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二吸收器连通,第二吸收器还有稀溶液管路经第三溶液热交换器和溶液热交换器与发生器连通,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冷凝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第三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吸收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冷剂液泵和吸收器与蒸发器连通,第二冷凝器还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发生器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蒸发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吸收器连通,发生器和蒸发器还分别有低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发生器还有高温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冷凝器还有冷却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第二吸收器和第二冷凝器还分别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2.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取消节流阀,将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发生器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冷凝器有冷剂液管路经第三发生器与蒸发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3.第五类吸收式热泵,是在第1项所述第五类吸收式热泵中,增加第四发生器、第二节流阀、第四溶液泵、第四溶液热交换器和供热器,吸收器增设稀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泵和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四发生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浓溶液管路经第四溶液热交换器与第三发生器连通,将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调整为第二发生器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四发生器连通之后第四发生器再有冷剂液管路经供热器、第三发生器和第二节流阀与蒸发器连通,第四发生器还有冷剂蒸汽通道与第二冷凝器连通,供热器还有被加热介质通道与外部连通,形成第五类吸收式热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华玉,未经李华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11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