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20570.4 | 申请日: | 2016-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8592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1-29 |
| 发明(设计)人: | 谭德水;刘兆辉;林海涛;江丽华;王梅;徐钰;杨岩;李国生;石璟;朱国梁;李子双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A01C21/00 | 分类号: | A01C21/00 |
| 代理公司: | 37219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宏松<国际申请>=<国际公布>=<进入 |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玉米 一次性施肥 条带 水分利用效率 播种施肥机 小麦 地表径流 局部土壤 开沟装置 抗旱能力 小麦收获 有效减少 雨水聚集 作业阻力 平原 追肥 出苗率 开沟器 硫酸锌 夏玉米 旋耕刀 整齐度 轮作 出苗 根系 留茬 下渗 旋耕 氮肥 钾肥 疏松 磷肥 施用 地块 施肥 播种 保证 | ||
1.一种适用于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1)于黄淮平原地区小麦-玉米轮作制度下小麦收获后的地块,采用带有条带旋耕刀的玉米播种施肥机进行操作;
(2)玉米播种施肥机的旋耕刀旋耕出旋耕条带,开沟器开出种子沟和施肥沟,种子沟与施肥沟错开,施肥沟深度为9~15 cm,播种沟深度为3~5 cm,种子与肥料同时施下,随即覆土盖种盖肥,完成播种施肥一次性操作,后期不再进行追肥;旋耕条带的宽度12~15cm,条带旋松土壤深度为9~15cm,肥料横向距离玉米种子8~10cm,纵向距离种子6~12cm,播种时进行单粒播种,播种密度在3800~4500株/亩,行距在60~75cm,出苗后无须间苗定苗;
所述的肥料为氮肥、磷肥、钾肥和硫酸锌,所述的氮肥根据控释氮肥氮素释放期选用以下之一,
b. 全部施用玉米专用稳定性缓释肥料;所述的玉米专用稳定性缓释肥料为加入脲酶抑制剂、氮肥抑制剂等添加剂的缓释肥,添加剂的添加比例为1.5%~3%,百分比是以纯氮总养分量为基数,质量比计,氮肥效期稳定在60-75天;
c. 全部施用无机包裹型控释氮肥;所述的无机包裹型控释氮肥的氮肥释放期≥60天;无机包裹型控释氮肥为硫包膜尿素、金属氧化物或金属盐包裹尿素或肥包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磷肥为磷酸一铵或二铵、颗粒过磷酸钙或重过磷酸钙,所述的钾肥为颗粒氯化钾或硫酸钾,或颗粒磷钾复合肥,直径2~4 mm,颗粒硬度大于30牛顿。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黄淮平原的夏玉米一次性施肥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肥料施用量,采用如下一种方法进行:
目标产量≥750 kg/亩的高肥力土壤上,施用缓释氮肥(N)18~22kg/亩,磷肥(P2O5)9~12kg/亩,钾肥(K2O)10~14 kg/亩,硫酸锌1.5-2kg/亩为宜;
目标产量500~750 kg/亩的中高肥力土壤上,施用缓控释氮肥(N)14~18kg/亩,磷肥(P2O5)5~9 kg/亩,钾肥(K2O)6~10 kg/亩,硫酸锌1~1.5kg/亩为宜;
目标产量≦500 kg/亩以下的中低肥力土壤上,施用缓控释氮肥(N)8~14 kg/亩,磷肥(P2O5)3~5 kg/亩,钾肥(K2O)4~6 kg/亩,硫酸锌0.5-1kg/亩为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0570.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