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内嵌式触控显示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20007.7 | 申请日: | 2016-09-13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39129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4 |
| 发明(设计)人: | 潘朝煌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G06F3/044 |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宝筠 |
| 地址: | 361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第一电极 第二电极 触控显示面板 时间段 触控显示器 电容变化 压力感应 阵列基板 内嵌式 检测 压力感应单元 驱动 时序 参考电极 触控位置 触摸位置 电性绝缘 同层设置 不重叠 电极 形变 触控 触摸 申请 | ||
本申请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内嵌式触控显示器;触控显示面板,包括阵列基板,设置在阵列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与第一电极同层设置的第二电极,第二电极与第一电极电性绝缘;第一电极在第一时间段用于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在第二时间段用于实现触控压力的检测,第一时间段与第二时间段在时序上不重叠。在触控显示面板被触摸时,第一电极作为压力感应电极,将新增的第二电极作为压力参考电极,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组成压力感应单元。在不同压力作用下,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发生形变不同,被触摸位置的电容变化也会不同,从而根据检测到的电容变化实现压力感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内嵌式触控显示器。
背景技术
内嵌式触控显示是指将触摸面板功能嵌入到显示面板中的架构,即在显示器屏内部嵌入触摸传感器功能,这样能使屏幕变得更加轻薄。
近年来,随着内嵌式触控显示技术的发展,人们对触摸面板的期待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同时希望触摸时可以对按压力度进行检测,即实现压力触控功能。压力触控技术是在触摸面板上集成压力感应功能,手指轻碰屏幕和重按会带来不同的交互效果。即屏幕可以感应到轻点、普通触摸以及重压等不同的力度,更立体的感受手指操作,可以实现更多样性的操作方式。
随着压力感应技术的发展,将压力感应技术应用到触摸屏中成为主流趋势,现有技术的内嵌式触控显示装置集成压力感应技术的成本较高,光学性能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内嵌式触控显示器及驱动方法,在内嵌式触摸屏中集成压力感应技术,以降低现有技术中内嵌式触摸屏集成压力感应技术成本高,光学性能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触控显示面板,包括:
阵列基板;
设置在所述阵列基板上的多个第一电极,所述多个第一电极呈矩阵排布且相互电性绝缘设置;
与所述第一电极同层设置,且与所述第一电极电性绝缘的第二电极;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在第一时间段用于实现触控位置的检测,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二时间段用于实现触控压力的检测,所述第一时间段与所述第二时间段在时序上不重叠。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具有多个镂空区,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镂空区对应设置,且位于所述镂空区内。
优选地,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多个第二子电极。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为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条状电极,在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排布。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为块状电极,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呈矩阵排布,在所述第一方向和/或所述第二方向上,所述第二子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交替排布。
优选地,所述多个第一电极与所述多个第二子电极之间的间距小于等于3μm。
优选地,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在第三时间段内复用作公共电极。
优选地,所述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
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数据线和多条扫描线,所述多条数据线和所述多条扫描线限定出多个子像素;
在垂直于所述阵列基板表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电极的投影覆盖多个所述子像素的投影,所述第二电极的投影至少覆盖一个所述子像素的投影。
优选地,相邻两个所述第一电极之间的距离范围为20μm-1.8mm,包括端点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2000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显示设备、电子设备、发光单元损坏处理方法及设备
- 下一篇:卷筒防滑脱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