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4390.5 | 申请日: | 2016-09-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911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6-28 |
发明(设计)人: | 康鹏;张东辉;林成;刘蔚;孙斌;杨健;马覃峰;程兰芬;欧阳可凤;徐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3/36 | 分类号: | H02J3/36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地址: | 550002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环网解环 方案 设计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环网位于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时,作业人员施工难度大和解环成本高的问题。所述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包括:获取电磁环网的解环点,在解环点处增设解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构建虚拟解环方案;在保证送端电网孤网运行频率稳定的条件下,获取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临界有功功率值;根据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临界有功功率值,确定增设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解环成本;根据解环成本与电磁环网的预估解环成本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采用所述虚拟解环方案作为目标解环方案。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用于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直流输电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电网系统的不断发展,电网系统中大多会出现一个或多个电磁环网,电磁环网亦称高低压电磁环网,是指两组不同电压等级运行的线路,通过两端变压器磁回路的联系并联运行。
而电磁环网的存在给电网系统的发展带来许多不确定因素,当电磁环网位于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时,一旦电磁环网中的高压线路跳闸,电网系统潮流将向电磁环网中的低压线路转移,也极易使得电磁环网中的低压线路过载跳闸,从而导致局部电网大停电。因此,为了保证送端电网的稳定运行,必须制定完备的电网运行控制规定和相应的安全措施来应对突发的严重事故,对电磁环网进行解环就成为应对突发事故的一种常规选择。
目前,针对位于送端电网外送通道的电磁环网,常用的解环方法为:在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中加强高压线路的网架结构,避免高压线路全部跳闸;或者,在现有的外送通道中增设备用的高压输电线路,当电磁环网中高压线路全部跳闸后,通过启动备用的高压输电线路,来保持送端电网的开环运行。
然而,通过加强高压线路的网架结构或者增设备用的高压输电线路的解环方法解环电磁环网时,由于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覆盖范围较广,加强高压线路的网架结构或者增设备用的高压输电线路,均需覆盖较大的施工范围和占用较长的施工周期,施工较为困难,也会耗费较大的解环成本,给作业人员带来极大不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电磁环网位于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时,作业人员施工难度大和解环成本高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电磁环网位于送端电网的外送通道,所述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获取电磁环网的解环点,在解环点处增设解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构建虚拟解环方案;
步骤2,通过虚拟解环方案对电磁环网进行解环,在保证送端电网孤网运行频率稳定的条件下,获取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临界有功功率值;
步骤3,根据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临界有功功率值,确定增设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解环成本;
步骤4,根据解环成本与电磁环网的预估解环成本的大小关系,确定是否采用虚拟解环方案作为目标解环方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在本发明提供的电磁环网解环方案的设计方法中,在电磁环网的解环点增设解环的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构建出虚拟解环方案,同时利用虚拟解环方案中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临界有功功率值,确定增设所述柔性直流背靠背系统的解环成本,并将该解环成本与预估解环成本进行比较,以控制电磁环网的解环成本;这样当现有解环方案的预估解环成本过高时,就可以通过选择虚拟解环方案作为目标解环方案,对电磁环网进行解环,从而降低电磁环网的解环成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贵州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439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