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身前部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10561.7 | 申请日: | 201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8645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12 |
发明(设计)人: | 竹田智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夏正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17 | 代理人: | 韩登营;蒋国伟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身 前部 结构 | ||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身。由前部侧车架(50)和底架(80)构成上部水平部(A1)、倾斜部(A2)和下部水平部(A3),其中,上部水平部(A1)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倾斜部(A2)从上部水平部(A1)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下部水平部(A3)从倾斜部(A2)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横壁状的第1加强部件(90)从上部水平部(A1)向后方延伸,纵壁状的第2加强部件(100)从第1加强部件(90)的后端延伸至倾斜部(A2)的底部。在三角截面部(Tr)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承副车架(30)的前部副车架支承部(31)。据此,能够抑制车架的变形且容易制造。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改良后的车身前部结构。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车身前部结构,其左右的前部侧车架沿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左右的底架与这些前部侧车架相连续而从这些前部侧车架向后方延伸,由这些前部侧车架和底架支承副车架(sub-frame)。作为与这种车身前部结构相关的现有技术,存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车身前部结构中,由各车架(frame)构成上部水平部、倾斜部和下部水平部,其中,上部水平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倾斜部从该上部水平部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下部水平部从该倾斜部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在各车架的内部填充有发泡树脂。发泡树脂尤其是以倾斜部为中心填充。由于填充有发泡树脂,因此能够抑制在受到来自车身前方的冲击时倾斜部附近的车架弯曲。
但是,根据专利文献1的车身前部结构,需要在各车架内填充发泡树脂,因此从提高组装车身时的可操作性的观点来看,存在问题。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
日本特开平11-348813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抑制车架的变形且容易制造的车身。
【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
根据技术方案1记载的发明,车身前部结构具有:左右的前部侧车架,其形成为封闭截面状,沿前后方向延伸;以及左右的底架,其从这些前部侧车架连续地向后方延伸;以及副车架,其由这些前部侧车架和底架支承,由所述前部侧车架和所述底架构成上部水平部、倾斜部和下部水平部构成,其中,所述上部水平部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倾斜部从所述上部水平部的后端向后方形成向下坡度,所述下部水平部从该倾斜部的后端向后方沿大致水平方向延伸,所述上部水平部和所述倾斜部之间的边界为呈弯曲状形成的上部弯曲部,所述倾斜部和所述下部水平部之间的边界为呈弯曲状形成的下部弯曲部,横壁状的第1加强部件从所述上部水平部向后方延伸,纵壁状的第2加强部件从所述第1加强部件的后端延伸至所述倾斜部的底部,在所述上部弯曲部的附近,由所述倾斜部、所述第1加强部件和所述第2加强部件形成从侧面观察时呈三角截面状的三角截面部,在所述三角截面部的下部设置有用于支承所述副车架的前部副车架支承部。
如技术方案2中记载的那样,优选车身前部结构中设置有第3加强部件,所述第3加强部件与所述下部弯曲部相邻,抑制所述下部弯曲部向上下方向的弯曲。
如技术方案3中记载的那样,优选车身前部结构中,以沿前后方向观察车身时的截面为基准,所述倾斜部的截面面积比所述上部水平部的截面面积大,所述第2加强部件的上端延伸至作为所述前部侧车架的上表面的侧车架上表面部。
如技术方案4中记载的那样,优选车身前部结构中,所述底架呈向上方开口的大致U字状,并且由底架底部和从该底架底部的左右竖立的左右的底架侧壁部构成,所述第2加强部件具有:左右的第2加强侧壁部,其向后方延伸且与所述底架侧壁部接合;以及第2加强底部,其向后方延伸且与所述底架底部接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未经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1056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