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多级作动筒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9539.0 | 申请日: | 2016-09-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75392B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6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岳帅;聂宏;肖杰;陶海峰;夏昊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C25/26 | 分类号: | B64C25/26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贺翔 |
地址: | 21001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作动筒 锁定装置 钢球 卡环 锁定 上下弹性元件 安装方便 承载能力 解锁套筒 连接螺钉 上下滑动 上下限位 使用寿命 着陆支腿 自动收放 高承载 可重复 锁机构 运载器 中间筒 端盖 解锁 内筒 锁紧 套筒 外筒 加工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多级作动筒锁定装置,包括端盖、外筒、中间筒、内筒、上下滑动套筒、上下解锁套筒、上下锁定卡环、上下限位卡环、连接螺钉、上下弹性元件、上下钢球。本发明将高承载的钢球锁机构与多级作动筒相结合,使得此机构既具备锁定状态下承载能力强,又具备作动筒展开行程长、在可靠锁紧与解锁的基础上实现可重复使用的功能,适用于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支腿。同时此机构加工简单,安装方便,可实现自动收放,使用寿命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多级作动筒锁定装置,用于重复使用的运载器着陆支腿。
背景技术
随着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射并回收成功,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支腿得到应用,为了减少安装于运载器表面的着陆支腿所带来的额外气动阻力,通常着陆支腿需收缩到外壳当中,当运载器即将着陆时,通过气/液压传动形式打开着陆支腿。同时,由于运载器在着陆过程中对着陆支腿会产生较大的冲击载荷,因此为了确保着陆支腿在负载作用下能够可靠支撑运载器,防止运载器翻倒,必须在着陆支腿完全伸出后通过锁紧装置可靠锁紧,在运载器着陆回收完成后,能够通过气/液压传动形式完成着陆支腿的解锁收起。因此,对于重复使用运载器着陆支腿来说,其必须具备高承载、高可靠、展开行程长、可重复使用等特性。
传统的运载器着陆支腿收放机构通常结构较为复杂,其主要通过火工品解除初始锁定状态,而后运用位于展开支架铰链上的扭转弹簧实现展开,由此可见,传统的着陆支腿收放机构不可重复使用。且对于传统的多级收放作动筒来说通常不具备自动上锁与解锁的功能,不能满足着陆支腿高承载能力的要求。同时对于传统的收放作动筒来说,又不具备多级展开所带来的展开行程长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了一种能够可靠锁紧与解锁,同时具备锁定状态下高承载、作动筒展开行程长、可重复使用的气/液压传动多级作动筒锁定装置。
本发明提供的多级作动筒锁定装置包括端盖、外筒、中间筒、内筒、上下滑动套筒、上下解锁套筒、上下锁定卡环、上下限位卡环、连接螺钉、上下弹性元件、上下钢球。
所述的上滑动套筒安装在端盖与外筒组成的筒壁内,上滑动套筒内壁具有两层台阶,上滑动套筒内壁上台阶端与所述上解锁套筒外壁形成间隙配合,上滑动套筒内壁下台阶端与所述上锁定卡环外壁形成间隙配合,上滑动套筒下端开有多个径向分布用于安放钢球的通孔以及并排分布的螺纹通孔,所述连接螺钉通过此螺纹通孔及所述中间筒上端径向布置的通孔将上滑动套筒与中间筒固定连接,在上滑动套筒的内壁上台阶端与所述的上限位卡环之间依次设置有上弹性元件和上锁定卡环。
所述的上解锁套筒是具有台阶外圆的筒体,上解锁套筒下端开有外壁螺纹,上限位卡环通过内壁螺纹与上解锁套筒的下端相连。
所述的下滑动套筒安装在中间筒的筒壁内,下滑动套筒内壁具有两层台阶,下滑动套筒内壁上台阶端与所述的下解锁套筒外壁形成间隙配合,下滑动套筒内壁下台阶端与所述的下锁定卡环外壁形成间隙配合,下滑动套筒内壁下端布置有内螺纹,内筒通过外壁螺纹与下滑动套筒内螺纹相连接固定,下滑动套筒下部开有多个径向分布用于安放下钢球的通孔。
所述的下解锁套筒是剖面呈倒“几”字型的筒体,所述的下限位卡环螺纹连接在下解锁套筒的外壁处,在下滑动套筒的上台阶端与下限位卡环之间依次设置有下弹性元件和下锁定卡环。
所述的上滑动套筒外壁下端与端盖及外筒组成的筒壁之间布置有动密封垫圈,上滑动套筒内壁下端与中间筒外壁之间布置有静密封垫圈,下解锁套筒的外壁大台阶端与中间筒的内壁之间布置有动密封垫圈,外筒内壁下端与中间筒外壁之间布置有动密封垫圈,中间筒内壁下端与内筒外壁之间布置有动密封垫圈。
所述的下滑动套筒的内壁上台阶处以及上锁定卡环、下锁定卡环中开有多个径向分布的通孔,中间筒与内筒上端布置有四个对称分布的通孔,开设这些通孔的目的在于方便气/液体流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9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