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烃类原料的加氢系统及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9087.6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408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1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中活;施瑢;邵志才;孙淑玲;戴立顺;牛传峰;刘涛;杨清河;胡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10G67/02 | 分类号: | C10G6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原料 加氢 系统 及其 方法 | ||
1.一种烃类原料的加氢系统,包括第一预处理反应区、第二预处理反应区、第一气液分离区、主反应区和第二气液分离区,所述第一预处理反应区入口与原料进料线连通,第一预处理反应区的出口与第二预处理反应区的入口连通,第二预处理反应区的出口与第一气液分离区的入口连通,第一气液分离区具有气相物流I出口和液相物流I出口,所述液相物流I出口与主反应区的入口连通,主反应区的出口与第二气液分离区的入口连通,第二气液分离区具有气相物流II出口和液相物流II出口;所述第一预处理反应区内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床反应器,在固定床反应器内沿物流方向依次装填至少一种加氢保护剂和至少一种第一加氢脱金属剂,其中,在物流方向末端部位装填的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不大于1.3mm,所述第二预处理反应区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床反应器,在固定床反应器内沿物流方向装填至少一种第二加氢脱金属剂,其中,在物流方向末端部位装填的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不大于1.3mm,所述主反应区内设置至少一个固定床反应器,在固定床反应器内沿物流方向依次装填至少一种第三加氢脱金属剂和至少一种加氢脱硫剂。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预处理反应区中第一加氢脱金属剂为2-4种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组合装填,沿物流方向各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逐渐减小,在物流方向末端部位装填的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不大于1.3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预处理反应区中第二加氢脱金属剂为2-4种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组合装填,沿物流方向各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逐渐减小,在物流方向末端部位装填的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不大于1.3mm。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物流方向末端部位装填的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不大于1.1mm。
5.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在物流方向末端部位装填的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不大于1.1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氢保护剂含有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活性组分,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选自第VIB族金属和/或第VIII族金属,以加氢保护剂的重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活性组分为0~12重量%,余量为载体。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氢保护剂的粒径为3~50.0mm,平均孔径为18~4000nm。
8.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含量大于所述第三加氢脱金属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含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加氢脱金属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含量比所述第三加氢脱金属剂的活性金属组分含量多0.1-10重量%。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加氢脱金属剂含有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活性组分,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选自第VIB族金属和/或第VIII族金属,以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重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活性组分为3~30重量%,余量为载体。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粒径为0.8~3.0mm,平均孔径为10~30nm。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二加氢脱金属剂含有载体和负载在载体上的活性组分,载体选自氧化铝、氧化硅和氧化钛中的一种或几种,活性组分选自第VIB族金属和/或第VIII族金属,以第一加氢脱金属剂的重量为基准,以氧化物计,活性组分为3~30重量%,余量为载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9087.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化工业3D仿真机床实训台
- 下一篇:视频语音电铃的集成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