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载波聚合辅小区配置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08080.2 | 申请日: | 2016-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119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王蕴实;李佳俊;李轶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W16/18 | 分类号: | H04W16/18;H04W28/08;H04W28/16;H04W28/18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申健 |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载波 聚合 小区 配置 方法 基站 网络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载波聚合辅小区配置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涉及网络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A的辅小区配置在数据热点地区会给网络带来巨大的承载压力的问题。该方法,包括:基站在载波聚合主小区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并接收UE发送的测量信息,测量信息包括RSRP;基站根据RSRP,获取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基站获取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中各个载波聚合小区的负载,将负载高于负载门限值的载波聚合小区剔除,以更新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在更新后的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中筛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最高的载波聚合小区配置为UE的服务辅小区。本发明实施例用于UE与基站之间的载波聚合辅小区的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网络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载波聚合辅小区配置方法及配置装置。
背景技术
从全球来看,长期演进(英文全称:Long Term Evolution,简称:LTE)网络业务量迎来爆发式增长。受资费套餐的调整、视频业务的广泛应用、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加速发展等因素影响,LTE网络容量需求巨大,单纯依靠宏基站加载频扩容方式以难以满足业务量增长需求,载波聚合(英文全称:Carrier Aggregation,简称:CA)成为提升移动网络容量和用户数据传输速率的重要手段。
CA是一项增加传输带宽的技术,可以将2~5个LTE成员载波聚合在一起,实现最大100MHz的传输带宽,有效提高了上下行传输速率。终端根据自己的能力大小决定最多可以同时利用几个载波进行上下行传输。CA有两个重要概念:主服务小区(英文全称:PrimaryCell,简称:Pcell)下的主分量载波和辅服务小区(英文全称:Secondary Cell,简称:Scell)下的辅分量载波;主服务小区Pcell是工作在主频带上的小区,用户设备(英文全称:User Equipment,简称:UE)在该小区进行初始连接建立过程,或开始连接重建立过程;在切换过程中该小区被指示为主小区;测量和移动性管理均是基于Pcell。辅服务小区Scell是工作在辅频带上的小区。一旦无线资源控制(英文全称:Radio Resource Control,简称:RRC)连接建立,辅小区就可能被配置以提供额外的无线资源进行数据传输。通过基于介质访问控制(英文全称:Media Access Control,简称:MAC)层的Scell动态去激活,可有效节省UE电池电量。CA系统中,Pcell始终只有一个,而Scell可以有多个,且能够随时进行配置和去配置。这种CA的辅小区配置在应用初期可以为用户提供极致的速率体验,但随着LTE网络急速发展,在数据热点地区导致同一Scell内,同一段时间内访问的人数过多超出网络本身的最大承载能力,从而降低了用户体验。
由上述可知,现有技术中CA的辅小区配置在数据热点地区会给网络带来巨大的承载压力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辅小区配置方法、基站及网络系统,解决了现有技术中CA的辅小区配置在数据热点地区会给网络带来巨大的承载压力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聚合辅小区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站在载波聚合主小区与用户设备UE建立连接;
基站在载波聚合主小区接收UE发送的测量信息,测量信息包括参考信号接收功率信息RSRP;
基站根据RSRP,获取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包含至少一个载波聚合小区;
基站获取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中各个载波聚合小区的负载,若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中存在负载高于负载门限值的载波聚合小区,则将负载高于负载门限值的载波聚合小区从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中剔除,以更新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
在更新后的载波聚合优选小区集中筛选参考信号接收功率最高的载波聚合小区配置为UE的服务辅小区;负载包含服务的当前用户数目;负载门限值为服务的最大当前用户数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联合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80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