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活体内原位检测分析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610807957.6 | 申请日: | 2016-09-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949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06 |
| 发明(设计)人: | 薛正楷 | 申请(专利权)人: | 泸州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C12Q1/689 | 分类号: | C12Q1/689;C12Q1/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谢殿武 |
| 地址: | 646001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目标微生物 微生物 检测分析 动物活体 多孔磁性 复合基体 体内原位 原位条件 器官 取出 种类微生物 捕捉目标 单一菌种 活体条件 基因表达 空心内腔 培养基质 同一环境 自然条件 磁力 投送 驻留 凝胶态 活体 基质 菌种 排出 后排 冷藏 粪便 体内 开放 试验 | ||
本发明公开一种活体内原位检测分析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将单菌种基质和培养基质组成的凝胶态的复合基体转移至多孔磁性容器空心内腔中,并以口服或投送的方式进入人体或动物活体开放器官中驻留一定时间后排出;通过磁力从排出的粪便或开放器官中取出多孔磁性容器,经冷藏后取出复合基体检测分析单一菌种的基因表达情况;让目标微生物在活体原位条件下完成相互作用,既能将置于同一环境的多种目标微生物在人和动物活体内区分开来,也不隔阻目标微生物在活体条件下产生的物质对环境中其他微生物的相互作用,能够真实捕捉目标微生物在不同自然条件下的状态和变化,在人和动物活体原位条件下完成特定种类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试验。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生物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活体内原位检测分析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
背景技术
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形式多种多样,目前对此研究大多数在实验室中进行,无法完全还原自然环境条件,也受人为因素影响。通常研究细菌间相互作用的方法有细菌共培养法和牛津杯法等。细菌共培养是指在无菌条件下,一些特别指定的不同的微生物在厌氧或好氧条件下的混合培养。但在研究细菌之间相互关系时,细菌混合共培养法能使不同种细菌充分接触却无法准确判断培养液中不同细菌的数目和抽提单一菌种基因组DAN或RNA,结果统计和准确分析单一菌种基因表达困难,尤其对同一属内相近物种,不便分析实验结果。牛津杯法是体外通过获取一种细菌活动产生的物质,通过牛津杯扩散后研究其对另一种细菌的抑制作用,不能原位分析活体体内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因此,急需一种可以排除人为因素影响,能让目标微生物在活体内原位条件下完成相互作用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活体内原位检测分析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让目标微生物在活体原位条件下完成相互作用,既能将多种目标微生物区分开来,也不隔阻活体原位环境中的物质对特定种类微生物间在活体原位条件下相互作用,通过检测和分析其菌体数量和基因表达变化,探索微生物间相互关系,能够真实捕捉目标微生物在不同人和动物体内原位条件下的状态和变化,数据更精准,结果更精确,操作更简便,可以在人和动物活体原位条件下完成特定种类微生物间相互作用的试验,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使试验数据具有极大的可靠性与参考价值。
本发明的活体内原位检测分析微生物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将单菌种基质和培养基质组成的凝胶态的复合基体转移至多孔磁性容器空心内腔中,并以口服的方式进入人体或动物体消化道环境,驻留一定时间后排出;
b.通过磁力从排出的粪便中选取多孔磁性容器,经冷藏后取出复合基体检测分析菌种的基因表达情况;
进一步,将分别装有不同单菌种基质的多孔磁性容器同时经人体或动物体消化道环境;
进一步,所述多孔磁性容器表面以1~3×105个/cm2的方式分布有孔径为200~500nm的通孔;
进一步,所述多孔磁性容器材质为马氏体不锈钢,所述多孔磁性容器长10~250mm,直径为5~50mm;
进一步,所述多孔磁性容器由螺纹连接的上下两部分组成,在连接部外表面套设有密封环;
进一步,所述密封环材质为耐高温和耐腐蚀的食品级硅胶;
进一步,将单一微生物培养液,在无菌条件下与体内环境基质充分混匀形成凝胶态的复合基质体;
进一步,将复合基质体装入多孔不锈钢容器,并密封,并套上密封环,防止体内外其他非目标微生物的污染;
进一步,将装有目标微生物复合基质体的多孔不锈钢容器口服进入体内消化道,并驻留一段时间;
进一步,将排出的多孔磁性容器在-80℃或液氮中保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泸州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泸州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795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