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蒸气分离体和除湿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06359.7 | 申请日: | 2016-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74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9 |
发明(设计)人: | 原田耕一;齐藤仁美;米津麻纪;末永诚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东芝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28 |
代理公司: | 永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72002 | 代理人: | 徐冰冰,刘杰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蒸气 分离 除湿 装置 | ||
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6-047767(申请日:2016年3月11日)为基础,根据上述申请而主张享有优先权。本申请通过参照上述申请而包含上述申请的全部内容。
技术领域
实施方式的发明涉及水蒸气分离体和使用该水蒸气分离体的除湿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家庭用空调等的空气调节技术中,在制冷剂以及能量效率这两个方面技术得到发展,伴随于此谋求更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不仅是温度,调湿、换气、气流调整、空气净化等空调机的多功能化得到发展。由于最近的能量不足,因此能量效率的提高成为最重要的课题。在高温多湿的亚洲诸国中也伴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认为调湿、尤其是除湿是重要的,通过节能地进行调湿尤其是除湿,能够实现环境负荷小的空气调节。在当前主流的借助使用压缩机等进行的制冷剂冷却来实现的除湿中,对空气进行冷却而使水蒸气冷凝,并且将冷却后的空气再次加热而进行温度调整,为此需要大量的能量。因此,耗电量增加,因此环境负荷的大小成为课题。
与此相对,除湿空调等除湿装置在利用使用了吸附水蒸气的吸湿材料的吸湿器吸附室内的水分后,对其进行加热并朝室外排出,因此与制冷剂式的除湿相比节能性优异。作为吸湿材料,例如公知有在多孔质陶瓷或沸石等多孔质体中含浸担载由钠、锂、钙、镁等的氯化物或溴化物构成的潮解性物质而成的材料。然而,吸湿材料(调湿材料)通过持续吸附水而饱和,因此需要进行再生处理。对于吸湿材料的再生处理,为了将所吸附的水排出,通过对吸湿材料进行加热来进行。将这种吸湿材料的再生处理和制冷并用,被指出是效率不高。
作为代替现行的空气调节方式的节能且低成本的方法,探讨使用不需要进行再生处理的水蒸气分离体的连续除湿方式。作为使用水蒸气分离体的调湿装置的构造,能够举出如下构造:将在使用了聚乙烯或含氟树脂等的2片水蒸气透过性膜间填充有氯化锂水溶液等液体吸收剂的水蒸气分离体配置在进行调湿的室内等的空间与室外等的空间之间,在室内的空气与液体吸收剂之间经由水蒸气透过性膜进行水蒸气的授受。然而,水蒸气透过性膜容易破损,此外在该方式中水蒸气的移动速度慢,因此难以高效地进行除湿。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实用且能够进行高效的除湿的水蒸气分离体和使用该水蒸气分离体的除湿装置。
实施方式的水蒸气分离体配置在第1空间与第2空间之间,通过使上述第2空间的水蒸气压力比上述第1空间的水蒸气压力低而使存在于上述第1空间内的水蒸气透过至上述第2空间,该水蒸气分离体具备:多孔质体,具有:与上述第1空间接触且具有凹凸构造的第1面;与上述第2空间接触的第2面;以及从上述第1面的至少构成上述凹凸构造的壁面通到上述第2面的细孔;以及水,存在于上述多孔质体的上述细孔内。
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具备:第1空间;与上述第1空间相通的第2空间;设置成使上述第1面在上述第1空间露出、且使上述第2面在上述第2空间露出,并且将上述第1空间与上述第2空间之间分隔开的实施方式的水蒸气分离体;以及水蒸气压力调整部,对上述第2空间的水蒸气压力进行调整,以使得上述第2空间的水蒸气压力比上述第1空间的水蒸气压力低,使存在于上述第1空间的水蒸气经由上述水蒸气分离体透过至上述第2空间。
附图说明
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除湿装置的结构的图。
图2是示出在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中使用的水蒸气分离体的剖视图。
图3是将图2所示的水蒸气分离体的第1变形例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4是将图2所示的水蒸气分离体的第2变形例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5是将图2所示的水蒸气分离体的第3变形例的一部分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6是将图2所示的水蒸气分离体的内部构造的一例放大示出的剖视图。
图7是示出图2所示的水蒸气分离体的使用例的剖视图。
图8是示出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的第1变形例的图。
图9是示出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的第2变形例的图。
图10是示出图1所示的除湿装置的第3变形例的图。
标号说明
1:除湿装置;2:除湿单元;3:送风机;4:减压泵;9:除湿室;10:减压室;11:连接路;12:水蒸气分离体;13:细孔;14:多孔质体;15、16:凹部;17:凸部;18:凹凸部;19:水溶性吸湿剂;20:支承体;S1:第1空间;S2:第2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东芝,未经株式会社东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635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芯搬运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运输纱团的横向移动小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