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伴热带及壳管式换热器在审
申请号: | 201610806107.4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8012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丘海霞;韩志勇;李国耀;屈海涛;王栋;朱元辉;刘波;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B3/56 | 分类号: | H05B3/56;H05B3/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聚阳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50 | 代理人: | 吴黎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带 壳管式 换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伴热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伴热带及壳管式换热器。
背景技术
电伴热就是利用伴热带(又称电热带)将电能转化为热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热交换,补充被伴热设备通过保温材料所损失的热量。电伴热具有热效率高,节约能源,设计简单,施工安装方便,无污染,使用寿命长,能实现遥控和自动控制等优点,广泛用于空调器、工业管路以及船舶等行业等的伴热保温。
目前,伴热带通常为由金属导线、高分子PTC(即正温度系数)材料和单层阻燃护套所组成的加热电缆。而且,伴热带大多采用多根缠绕的方式固定在被伴热设备(例如空调器壳管)上,以对被伴热设备进行加热,防止被伴热设备在低温下冻裂。
然而,上述缠绕的方式很难使伴热带均匀地分布于被伴热设备上,使得被伴热设备受热不均匀,且被伴热设备的检测温度不准确。而且,由于每个各所述发热元件均要独立地连接供电线(一般包括地线、火线和零线),从而多根缠绕的伴热带会造成走线过多,占用很多的走线空间和接线位,给生产及设计带来了很大不便。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伴热带很难均匀地缠绕分布于被伴热设备上的缺陷。
为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伴热带,包括柔性导热板,以及封装在所述柔性导热板中并且电连接设置的若干个发热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导热板由至少两层柔性导热层粘结而成,各所述发热元件设置于任意相邻所述柔性导热层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伴热带还包括位于所述柔性导热板内部并伸出连接至电源上的供电线,各所述发热元件与位于所述柔性导热板内部的供电线电连接设置。
作为优选,所述供电线上设置有若干个并联支路,每个所述并联支路上设置有若干个串联的所述发热元件。
作为优选,所述供电线包括零线和火线,所述并联支路连接设置于所述零线和火线之间。
作为优选,所述供电线还包括与各所述发热元件连接设置的地线。
作为优选,各相邻所述发热元件以相同间距分布于所述柔性导热板中。
作为优选,所述柔性导热板的首尾两端设置有将伴热带包裹固定在被伴热设备上的可拆卸连接装置。
作为优选,所述可拆卸连接装置为松紧可调的固定卡扣。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壳管式换热器,包括若干个壳管和包裹设置于每个所述壳管上的伴热带,所述伴热带为本发明提供的上述伴热带。
本发明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本发明提供的伴热带,包括柔性导热板和若干个发热元件,而且由于柔性导热板均匀覆盖于被伴热设备上,使被伴热设备受热均匀,使得被伴热设备的检测温度更准确。
本发明提供的伴热带,还包括位于所述柔性导热板内部并伸出连接至电源上的供电线,各所述发热元件与位于所述柔性导热板内部的供电线电连接设置,因此各所述发热元件共用供电线,避免现有技术中每个各所述发热元件均要独立地连接供电线,从而减少外部走线,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出错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伴热带展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伴热带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的伴热带中各发热元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610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