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水平井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5458.3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32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05 |
发明(设计)人: | 冯琼;李浩;王丹丹;魏修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思创毕升专利事务所 11218 | 代理人: | 孙向民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平 碳酸盐 岩储层 参数 计算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水平井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利用元素录井的元素含量计算矿物成分及含量;利用计算的矿物含量,计算声波时差骨架ACma;利用计算的声波时差骨架ACma,计算声波孔隙度;利用计算的声波孔隙度,重构中子孔隙度曲线;利用重构的中子孔隙度曲线和已有的声波时差曲线,计算储层孔隙度;计算储层渗透率,含气饱和度。本发明的方法解决了复杂碳酸盐岩水平井因测井资料不全无法对储层进行测井定量评价的问题。该方法可操作性强,可以较准确、客观的对海相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进行定量评价。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油气勘探开发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水平井碳酸盐岩储层的测井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碳酸盐岩储层一般具有埋藏深、岩性组合多样、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等特点。尤其针对水平井,测井项目不全,很多水平井仅测量了自然伽马、电阻率和声波时差曲线等少数曲线。众所周知,碳酸盐岩储层多为两种或更多岩性组成,在测井解释中至少需要两条以上的孔隙度测井曲线(测井系列中的三孔隙度测井主要是声波时差、补偿密度和补偿中子),当孔隙度测井曲线仅有声波时差一条曲线时,容易造成储层的岩性组合及含量无法定量计算,导致储层的测井参数尤其是孔隙度不能准确计算,影响气水层的准确判断。
调研表明,针对这类水平井的测井评价,国内外大都是采用建立研究区经验的方式,大多采用的是定性的测井解释方法,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但是,因为孔隙度求解困难,这类水平井的定量解释受到了很大制约,解释精度普遍不高。另外,采用水平井技术提高采收率的油气区多为低含油气丰度的致密储层,或为深层超深层储层,且矿物成分复杂,这些因素的存在,对于测井资料齐全的直井已很难评价准确,评价测井资料稀缺的水平井难度更大。因此,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的有效识别和流体的准确判别一直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行业难题。
近年来,录井技术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元素录井能有效的测量各元素的含量,这使利用岩屑识别矿物的能力大幅提高,根据矿物的元素组合已经能够计算矿物成分。这些进展为测录井技术的结合提供了新机遇,并已成为储层和流体评价技术的发展趋势,将录井与测井结合起来开展储层岩石物理研究与油气水评价越来越成为测井分析家的共识。
碳酸盐岩储层岩性复杂、非均质强,孔隙结构复杂,该类储层矿物组分多样,岩石骨架很难确定,此外,水平井较少的测井项目导致了储层参数计算模型建立存在困难,利用测井资料计算的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等地质参数精度不高。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利用水平井测井曲线识别复杂矿物能力的测井评价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以上难题,研究和探索出一套针对该类储层水平井测井解释与评价方法,以提高碳酸盐岩水平井储层和流体识别及评价的精度,提升测井解释符合率。
本方法的思路就是寻找测录井相结合的纽带,以录井技术识别矿物为研究基础,形成基于矿物成分拟合中子测井曲线的分析方法,建立水平井矿物识别与测井曲线的转换关系,为仅测量了单一孔隙度测井曲线的水平井提供了实现测井定量解释的条件,达到利用水平井测井曲线识别复杂矿物的能力。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水平井碳酸盐岩储层参数的计算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利用元素录井的元素含量计算矿物成分及含量;
利用计算的矿物含量,计算声波时差骨架ACma;
利用计算的声波时差骨架ACma,计算声波孔隙度;
利用计算的声波孔隙度,重构中子孔隙度曲线;
利用重构的中子孔隙度曲线和已有的声波时差曲线,计算储层孔隙度;
计算储层渗透率,含气饱和度。
进一步地,利用全井段的矿物含量,采用不同矿物成分的理论声波时差,计算全井段声波时差骨架ACma。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545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