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充电元件、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4157.9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716802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5 |
发明(设计)人: | 森重拓也;星尾拓郎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3G15/02 | 分类号: | G03G15/02;G03G21/1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庞东成;张志楠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元件 处理 以及 图像 形成 装置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充电元件,该充电元件包括导电基底以及配置于所述导电基体上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包括含有金属的无机导电剂以及含有能够与所述金属配位的配位原子并具有400以下的分子量的有机导电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充电元件、处理盒以及图像形成装置。
背景技术
在电子照相图像形成装置中,使用充电装置等对图像承载体(例如感光体)的表面进行充电,接着使用根据图像信号调制的激光束等进行照射以形成静电潜像,对该静电潜像使用充电的调色剂进行显影以形成调色剂图像。调色剂图像直接或通过中间转印体转印到记录介质上以形成期望的图像。
该图像形成装置中包括的充电装置的已知示例包括诸如电晕管和格栅电晕管的非接触式充电装置,这些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利用对普通金属丝施加高电压而产生的电晕放电来进行充电。另一方面,已广泛使用包括充电辊的接触式充电装置代替这些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因为,例如接触式充电装置通常需要较低的电压并且产生的臭氧比非接触式充电装置少。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19793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充电元件,该充电元件包括导电基底和导电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包括粘合剂树脂和分散于粘结剂树脂中的复合颗粒。充电元件的表面具有由复合颗粒形成的凸起。该复合颗粒具有1μm以上且30μm以下的平均直径并且每个复合颗粒包括覆盖有导电材料的芯。所述芯包括包含由环氧乙烷衍生的单元的聚合物。由环氧乙烷衍生的单元在聚合物中的含量为20质量%以上且100质量%以下。导电材料包括选自炭黑、导电聚合物、金属氧化物和金属中的至少一种。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10-102016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充电元件,该充电元件包括导电基底和设置在导电基底上的表面层。表面层包括粘结剂用树脂、石墨颗粒和选自钛酸钙颗粒、钛酸钡颗粒和钛酸锶颗粒的铁电颗粒。充电元件的表面具有由石墨颗粒形成的凸起(即,石墨凸起)和由铁电颗粒形成的凸起(即,铁电凸起)。铁电凸起低于由与其相邻的三个石墨凸起的顶点形成的平面的数目是铁电凸起的总数的80%以上。
日本专利文献特开2009-175427号公报公开了一种充电辊,该充电辊包括:轴;电阻调节层,其设置在所述轴的外周上或所述轴的外周的上方,所述轴的外周和所述电阻调整层之间设有另一层;以及保护层,其设置在电阻调节层的外周上。保护层包括包含(A)粘合剂聚合物、(B)具有比表面积9m2/g以上的多孔颗粒、和(C)导电剂的组合物。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如下充电特性的充电元件,该充电元件与包括包含不含有金属的无机导电剂的表面层的充电元件的充电特性或者包括包含不含有能够与金属配位的配位原子或具有大于400的分子量的有机导电剂的表面层的充电元件的充电特性相比,不太可能随着时间变得更加不均匀。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充电元件,该充电元件包括导电基底以及配置于所述导电基体上的表面层。所述表面层包括含有金属的无机导电剂以及有机导电剂。所述有机导电剂含有能够与所述金属配位的配位原子,并且具有400以下的分子量。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所述无机导电剂含有金属氧化物颗粒。
根据本发明的第三方面,所述有机导电剂含有选自蒽醌颗粒和蒽醌衍生物颗粒中的至少一种。
根据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所述蒽醌衍生物颗粒是由通式(1)表示的化合物颗粒,
其中,n1和n2各自独立地表示0至3的整数且不同时变为0;m1和m2各自独立地表示0或1的整数;并且R1和R2各自独立地表示1-10个碳原子的烷基、具有1-10个碳原子的烷氧基、或羧基。
根据本发明的第五方面,所述蒽醌和所述蒽醌衍生物是选自蒽醌、茜素、醌茜以及醌茜素中的至少一种化合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未经富士胶片商业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4157.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