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防偷盗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610803104.5 | 申请日: | 2016-09-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448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2 |
发明(设计)人: | 周鸣华;夏云;白海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25/20 | 分类号: | B60R25/20;B60R25/33;B60R25/102;H04L29/08;H04W4/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方高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定位模块 行为检测 用户行为 监听模块 通信模块 预设 服务器 身份验证模块 定位数据 验证用户身份 车辆被盗 车辆位置 建立通信 开启定位 模块建立 通信连接 用户操作 不一致 检测 汽车 车主 报警 发送 失败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防偷盗系统,包括:车辆和服务器,车辆上包括身份验证模块、行为检测模块、定位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服务器包括监听模块;身份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身份;行为检测模块用于检测用户行为,当用户行为与预设行为一致时则根据用户操作启动车辆,当用户行为与预设行为不一致时,启动定位模块;定位模块用于对车辆进行定位并产生定位数据;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将定位模块产生的定位数据发送至服务器;行为检测模块还用于通过第一通信模块与监听模块建立通信连接;监听模块用于在与行为检测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失败后产生报警。通过检测用户行为与预设行为是否一致从而确定是否开启定位,车辆被盗后,车主仍可以及时获取车辆位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联网,特别是涉及汽车防偷盗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汽车拥有量的不断提高,汽车盗窃案也时有发生,这不仅意味着我们的社会治安应该加强,车主应该提高防范意识,更应该注意到的是车辆的防盗窃技术应该得到改变或发展。当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传感器和智能芯片被应用在汽车防盗上,汽车厂家的防盗技术也在不断提高,但盗窃手段也在不断提高,防盗器系统也经常被破解。如何做出有效的防盗,杜绝被破解的情况,是当前汽车厂家所亟需解决的。
中国发明专利ZL 201410126299.5公开了一种汽车防盗系统及汽车防盗方法。该汽车防盗系统包括:一汽车部件、一心电图感测器、一第一寄存器、一遥控器以及一微控制器;该心电图感测器用以感测一目前心电图信息;该第一寄存器用以储存该目前心电图信息;该遥控器包括:一第二寄存器,该第二寄存器用以储存一预录心电图信息;该微控制器用以当该目前心电图信息与该预录心电图信息相符,控制该汽车部件由一第一状态改变为一第二状态,该第一状态与该第二状态不同。本发明藉由心电图信息来辨识车主身份,所以能避免因遗失钥匙芯片而遗失车辆;此外,若遥控器未离开车主,则能如同钥匙芯片那样迅速地解锁或启动引擎,进而提高操作上的便利性。这种方法虽然可以有效防止车主以外的人驾驶汽车,但人的心跳频率并不是维持不变的,在发生意外或者驾驶者突发疾病时,由于心跳频率发生变化而导致心电图异常,这样车辆就有可能因此而变更状态,进而导致意外,此外也有可能应为驾驶者的心跳发生变化导致汽车无法启动。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现有汽车防盗手段较为单一,而新型的防盗方法存在安全风险的缺陷,提供一种安全可靠,有效降低由于身份识别失败而导致意外的风险几率的汽车防偷盗系统。
一种汽车防偷盗系统,包括:车辆和服务器,所述车辆上包括身份验证模块、行为检测模块、定位模块和第一通信模块;所述服务器包括监听模块;
所述身份验证模块用于验证用户身份,当用户身份验证成功后,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车辆;
所述行为检测模块用于在用户身份验证成功后,检测用户行为,当用户行为与预设行为一致时则根据用户操作启动所述车辆,当用户行为与预设行为不一致时,启动所述定位模块对车辆进行定位;
所述定位模块用于对车辆进行定位并产生定位数据;
所述第一通信模块用于在所述定位模块启动后,将所述定位模块产生的定位数据发送至所述服务器;
所述行为检测模块还用于通过所述第一通信模块与所述监听模块建立通信连接;
所述监听模块用于在与所述行为检测模块建立通信连接失败后产生报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听模块还用于在所述行为检测模块检测到用户行为与预设行为不一致时启动。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服务器还包括短信模块,所述短信模块用于在所述监听模块产生报警后发送短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听模块具体用于每间隔第二预设时间建立与所述行为检测模块通信连接。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监听模块还设置时间调整单元,用于调整所述第二预设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双赢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80310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