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热供暖分流器的端部加工工艺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91032.7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2471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28 |
发明(设计)人: | 贺岳群;张海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市奥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F24D3/12;F24D19/00 |
代理公司: | 宁波浙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68 | 代理人: | 洪松 |
地址: | 3155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分流器 地热供暖 端部加工 分子结构 管体两端 管壁 增厚 冲床 加工技术领域 摩擦产生高温 挤压加工 加工步骤 缩口模具 圆弧连接 电热炉 管壁因 两端部 体内部 稳定管 圆形状 光洁 螺纹 变软 管体 原方 加工 制作 | ||
本发明涉及地热供暖分流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供暖分流器的端部加工工艺,其加工步骤包括:第一步,将管体在温度为180℃~250℃的电热炉静置10~20分钟,稳定管体内部的分子结构;第二步,采用不同的专用缩口模具,经过冲床至少五次连续上下往复动作,挤压加工,摩擦产生高温,管壁因高温变软,使其内部原有分子结构向内侧和上部转移,达到管壁增厚的目的;第三步,将管体两端的端部加工成圆形状,并且,加工后的端部与原方管通过圆弧连接;第四步,在管体两端的端部内部分别加工螺纹。采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制作的分流器的两端部为圆形,管壁增厚且外观光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热供暖分流器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地热供暖分流器的端部加工工艺。
背景技术
地暖分、集水器(manifold)是水系统中,用于连接各路加热管供、回水的配、集水装置,按进回水分为分水器,集水器,所以称为分集水器或集分水器,俗称分水器或分流器。分流器是地热供暖分流装置重要部件。
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分流器都是采用液压机四周环抱挤压方式加工,缺点是管体表面及内部出现数条褶皱且未增厚管壁,需要打磨内外侧使其光洁美观,打磨后管体变薄,只能浅加工内侧螺纹。而且为保证螺纹对水压的承受力,管体不能打磨太多,往往不能完全打磨光褶皱而影响美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解决以上缺陷,提供一种地热供暖分流器的端部加工工艺。
本发明提供一种地热供暖分流器的端部加工工艺,其加工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管体在温度为180℃~250℃的电热炉静置10~20分钟,稳定管体内部的分子结构;
第二步,采用不同的专用缩口模具,经过冲床至少五次连续上下往复动作,挤压加工,摩擦产生高温,管壁因高温变软,使其内部原有分子结构向内侧和上部转移,达到管壁增厚的目的;
第三步,将管体两端的端部加工成圆形状,并且,加工后的端部与原方管通过圆弧连接;
第四步,在管体两端的端部内部分别加工螺纹。
第二步中,依次采用和的模具对管体的两端,经过冲床八次连续上下往复动作,挤压加工。
第四步后,通过机加工,将所述管体的两端部的开口加工成所需的特殊形状。
所述电热炉内的温度控制在190℃~220℃。
所述电热炉内的温度控制在200℃~210℃。
所述管体采用外形尺寸为41mm*39mm、壁厚1.6mm的304不锈钢管。
第三步后,所述管体两端的端部的壁厚为1.6mm~2mm。
第三步后,所述管体两端的端部的壁厚为1.85mm~2mm。
所述管体为方形管体或异形管体。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特制模具上下挤压运动,使其发热改变管壁材料原有分子排列方式,挤压加工,摩擦产生高温,管壁因高温变软,使其内部原有分子结构向内侧和上部转移,达到管壁增厚的目的,由于管体的端部下部未受摩擦挤压材料分子不会向下转移。因此,采用本发明的加工工艺制作的分流器的两端部为圆形,管壁增厚且外观光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实施例1
一种地热供暖分流器的端部加工工艺,其加工步骤包括:
第一步,将管体在温度为180℃的电热炉静置10分钟,稳定管体内部的分子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市奥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市奥图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91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