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89486.0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398136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艳;王正有;曾显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67/02 | 分类号: | C08L67/02;C08L67/04;C08L23/08;C08K13/04;C08K7/14;C08K5/134;C08K5/526;B29C48/92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巩克栋;侯桂丽 |
地址: | 201300 上海市浦东新区宣桥***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粘度聚酯 工程塑料 玻璃纤维 增韧剂 制备 金属间结合力 高分子物质 热稳定剂 重量份 复配 聚酯 塑料 | ||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所述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PBT 20‑80份,低粘高分子物质2‑30份,玻璃纤维20‑60份,增韧剂2‑30份,热稳定剂0.05‑3份。本发明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通过主体聚酯PBT、低粘高分子、辅助增韧剂、玻璃纤维的复配使得制得的塑料具有较低的粘度,与金属间结合力优异,同时具有优异的刚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NMT(Nano Molding Technology)技术,是将金属与塑料一体化结合的纳米注塑成型技术。一般常将金属经化学液(酸、碱)刻蚀,在表面形成连续的纳米孔洞(20-30nm),再经T处理使胺类物质(水合肼、乙二胺、氨基甲酸酯等)留在纳米孔洞中。注塑时,树脂熔体中的极性基团与金属表面纳米孔洞中的胺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产生“锚定效果”,从而使二者牢固结合在一起。该技术在简化生产工艺的同时使产品更为轻薄,广泛应用于手机天线、手机壳体、笔记本外壳等电子电器产品中。
当前NMT技术中所使用的金属材料多为铝、镁及其合金,树脂材料则以玻纤填充聚苯硫醚(PPS)和玻纤填充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PBT)为主。PPS与金属结合力优异,但加工困难,难以提供彩色;PBT流动性好,易于加工成型,PBT容易染色,结合力没有PPS材料好,同时玻纤填充PBT材料粘度高,冲模困难,冷却快结晶快,不利于PBT与金属间的粘结强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本发明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通过主体聚酯PBT、低粘高分子、辅助增韧剂、玻璃纤维的复配使得制得的塑料具有较低的粘度,与金属间结合力优异,同时具有优异的刚性。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NMT技术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PBT例如为22份、28份、35份、40份、50份、60份、70份、78份等。
低粘高分子例如为4份、7份、10份、15份、20份、26份等。
玻璃纤维例如为24份、33份、38份、45份、52份、59份等。
增韧剂例如为4份、7份、11份、15份、19份、25份等。
热稳定剂例如为0.08份、0.15份、0.4份、0.8份、1.5份、2.2份、2.7份等。
本发明所述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其制备过程通过主体聚酯PBT、低粘高分子、辅助增韧剂、玻璃纤维、热稳定剂复配使用实现。
添加低粘高分子使玻纤填充PBT材料粘度大幅度降低,冲模顺利,利于排气,使PBT材料结晶化速度减慢,增加了聚酯与金属间结合力;同时赋予制品优异的刚性。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作为优选,本发明所述的低粘度聚酯工程塑料,按重量份数计,还包括抗氧剂和/色粉;优选抗氧剂0.05-2份,例如为0.08份、0.15份、0.3份、0.5份、0.7份、1.0份、1.8份、2.5份等,更优选抗氧剂0.1-1份。色粉的量可根据需要添加合适的量。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聚酯工程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优选地,本发明所述的聚酯工程塑料,按重量份数计,包括以下组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镭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8948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