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阀门在审
| 申请号: | 201610782112.6 | 申请日: | 2016-08-3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814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文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顺风阀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K11/087 | 分类号: | F16K11/087 |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49 | 代理人: | 张耀文 |
| 地址: | 22172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阀门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阀门,属于阀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现有的阀门均为一个进口和四个出口,有一进一出、一进二出、一进三出以及一进四出四种类型,这四种类型通常是阀芯设置于阀壳内,通过转动阀芯使得阀芯与阀壳相互旋转,进而使得进出口相互对准和错位,实现阀门的控水,这样的设置,容易使得阀芯旋转不稳定,即阀芯与阀壳进出口不容易相互对准和错位,不易控水。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问题的不足,提出一种容易控水的阀门。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阀门,包括阀杆(22)、阀体壳和设置于阀体壳内的阀芯球壳(2),所述阀杆(22)穿过阀体壳与阀芯球壳(2)固定连接,且所述阀杆(22)与阀体壳转动连接;所述阀体壳包括由外到内依次设置的表层(11)、保温层(12)以及内层(13);所述阀芯球壳(2)为一个空心球壳,且所述阀芯球壳(2)上开设有阀芯进水口(32)、阀芯出水口一(31)、阀芯出水口二以及阀芯出水口三(33),且所述阀芯出水口一(31)、阀芯出水口二以及阀芯出水口三(33)在阀芯球壳(2)的同一纬度上,而所述阀杆(22)与阀芯进水口(32)在阀芯球壳(2)的同一经度上,或者所述阀芯出水口一(31)、阀芯出水口二以及阀芯出水口三(33)在阀芯球壳(2)的同一经度上,而所述阀杆(22)与阀芯进水口(32)在阀芯球壳(2)的同一纬度上,且所述阀杆(22)与阀芯进水口(32)的连接线穿过阀芯球壳(2)的球心;所述阀体壳上开设有阀壳进水口(42)、阀壳出水口一(41)、阀壳出水口二、阀壳出水口三(43)以及阀壳出水口四;所述阀芯进水口(32)与阀壳进水口(42)相连通,而所述阀壳出水口一(41)、阀壳出水口二、阀壳出水口三(43)以及阀壳出水口四与阀芯出水口一(31)、阀芯出水口二以及阀芯出水口三(33)位于同一纬度或者经度;所述阀芯球壳(2)上设置有固定滑槽(21),而所述内层(13)上设置有固定柱安装槽,所述固定柱安装槽内由里到外依次设置有固定弹簧(61)、固定柱(62),且所述固定柱(62)一端深入到固定滑槽(21)内,且所述固定柱(62)与固定滑槽(21)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柱(62)的顶部设置有球头(63),所述球头(63)与固定滑槽(21)滑动连接。
进一步地:在阀体壳的内层(13)上位于阀壳进水口(42)、阀壳出水口一(41)、阀壳出水口二、阀壳出水口三(43)以及阀壳出水口四的出口处分别设置有密封垫圈(52),且所述密封垫圈(52)位于内层(13)与阀芯球壳(2)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密封垫圈(52)与内层(13)之间设置有预紧弹簧(51)。
优选的:所述阀壳进水口(42)、阀壳出水口一(41)、阀壳出水口二、阀壳出水口三(43)以及阀壳出水口四的内部分别设置有管道,且所述密封垫圈(52)设置于管道外侧。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圈(52)为弹性橡胶圈。
本发明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调节时,通过阀杆(22)转动阀芯球壳(2),使得阀芯球壳(2)与阀体壳相互转动,从而使得阀芯出水口一(31)、阀芯出水口二以及阀芯出水口三(33)与阀壳出水口一(41)、阀壳出水口二、阀壳出水口三(43)以及阀壳出水口四中的三个出水口连通。
2.由于阀芯球壳(2)上设置有固定滑槽(21),而所述内层(13)上设置有固定柱安装槽,所述固定柱安装槽内由里到外依次设置有固定弹簧(61)、固定柱(62),且所述固定柱(62)一端深入到固定滑槽(21)内,且所述固定柱(62)与固定滑槽(21)滑动连接。转动阀芯球壳(2)时,固定柱(62)沿在阀芯球壳(2)上设置的固定滑槽(21)进行转动,因此可使得阀芯球壳(2)与阀体壳不会有错位,因此使得阀芯与阀壳进出口容易相互对准和错位,控水容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顺风阀门有限公司,未经徐州顺风阀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821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