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75302.5 | 申请日: | 2016-08-31 |
公开(公告)号: | CN10621411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6-09 |
发明(设计)人: | 李磊;赵恩毅;侯晓萍;李超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微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3/12 | 分类号: | A61B3/12;A61B3/15;A61B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工***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眼底 造影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血管造影成像技术,尤其涉及一种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
背景技术
许多眼科疾病都伴有眼底的改变,例如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内肿瘤、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原田病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是检查和记录视网膜、脉络膜血管状况的重要诊断技术。现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临床。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技术在90年代中期才开始应用。获得准确、清晰的眼底造影图像对眼底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现代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技术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应用于临床,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技术在90年代中期才开始应用。获得准确、清晰的眼底造影图像对眼底疾病的诊断及指导治疗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眼底造影的基本原理是将作为造影剂的荧光物质静脉注射,当荧光物质通过血液循环到达眼底血管时,用适合激发该荧光物质的光照射眼底,眼底血管里的荧光物质受到激发而发射一种特定波长的荧光,造影机将这种荧光记录下来就得到眼底血管的图像。
眼底造影仪具有多种成像模式,例如:荧光素钠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血管造影、红外眼底成像、眼底自发荧光造影等等。当眼底造影仪进行不同成像模式切换时,需要同时切换成与该成像模式相对应的滤光片,以便滤除杂光。目前,眼底造影仪切换成像模式时,是由操作者进行手动切换滤光片。当成像任务繁忙时,操作者很可能因为失误而忘记切换滤光片或者错误切换滤光片,从而导致成像失败。
鉴于上述问题,有必要提供一种自动切换滤光片的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该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能够自动切换滤光片,从而可以避免因操作者失误而忘记切换滤光片或者错误切换滤光片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包括:物镜、扫描透镜、扫描振镜、像镜、滤光模块、成像探测组件以及激发光源;所述激发光源发出的照明光经所述扫描振镜、扫描透镜、物镜后进入眼底;所述眼底血管里的荧光物质受所述照明光激发而发出特定波长的光,所述特定波长的光经所述物镜、扫描透镜、扫描振镜、像镜、滤光模块后进入所述成像探测组件;所述滤光模块包括底座、安装在所述底座上的电机、安装在所述电机上的旋转块以及安装在所述旋转块上的至少一片滤光片,所述底座上设置有通光孔;工作时,所述旋转块在所述电机的带动下转动,使得所述滤光片与所述通光孔重合。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块为扇形片,所述扇形片具有圆弧端以及与所述圆弧端相对的顶端,所述顶端设置有安装孔,所述旋转块通过所述安装孔安装在所述电机上。
进一步地,所述扇形片上设置有位于所述圆弧端和顶端之间的凸柱,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与所述凸柱相配合的行程槽,所述行程槽为圆弧形。
进一步地,所述扇形片上还设置有与所述凸柱相配合的滚轮,所述滚轮安装在所述凸柱上,使得所述凸柱被固定在所述行程槽内;所述滚轮可绕所述凸柱旋转。
进一步地,所述行程槽周边还设置有辅助行程槽,所述滚轮位于所述辅助行程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圆弧端背离所述顶端的一侧向外突伸形成有阻挡块,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一对限位块;所述阻挡块与所述限位块相配合,以限定所述旋转块的旋转角度。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上设置有传感器,当所述阻挡块抵持所述限位块时,所述传感器将发出信号,以使得所述电机停止工作。
进一步地,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凸柱和所述圆弧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扫描透镜包括扫描单透镜以及扫描胶合透镜,所述扫描胶合透镜包括平凸透镜以及平凹透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能够自动切换滤光片,从而可以避免因操作者失误而忘记切换滤光片或者错误切换滤光片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本发明共焦激光眼底造影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所示为滤光模块的爆炸图。
图3所示为电机的示意图。
图4所示为旋转块的示意图。
图5所示为旋转模块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微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微清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7530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虚拟现实的眼球运动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青光眼的早期筛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