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610762690.3 | 申请日: | 2016-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7795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发明(设计)人: | 宋永亭;胡婧;刘涛;高光军;郭辽原;李彩风;宋欣;冯云;徐闯;吴晓玲;曹嫣镔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B43/22 | 分类号: | E21B43/22 |
代理公司: | 济南日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24 | 代理人: | 刘亚宁 |
地址: | 257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调控 油藏 内源 微生物 多样性 提高 收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油藏现场取样;样品的预处理;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内源微生物多样性的计算;初步调控方案的确定;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现场实施。本发明具有方法合理、工艺简单、操作简易、安全可靠、投入少和成本低的特点,同时能够有针对性的在现场实施过程中调控生产动态,有效延长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试验的见效期和提高现场试验效果。因此,本发明可广泛用于内源微生物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现场试验中。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采油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到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
背景技术
内源微生物驱油是通过向油藏注水井中注入激活剂,利用激活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及代谢产物,改变原油的物化性质,改善原油流动性,从而提高原油采收率的一项综合性提高采收率的技术。与其他提高采收率技术相比,该技术具有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不污染地层和环境等优势。
目前,内源微生物驱油现场实施过程中,注入地层的激活剂配方组成都是根据前期室内激活实验确定,在实施过程中不再调整。该注入方式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最初激活剂注入后,油藏内的内源微生物多样性会随之降低,一些细菌成为油藏中的优势菌,现场原油产量随之升高。但是随着该激活剂长时间注入后,油藏微生物多样性会逐渐升高,现场的原油产量也随之开始降低。这种激活剂固定不变的注入方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效果。其次,目前内源微生物驱油也一直缺乏针对性调控的生物指标,现场实施过程中实施方案的调整缺乏依据,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内源微生物驱油技术的现场推广应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本发明利用油藏内源微生物的多样性与驱油效果之间负相关的关系,在油藏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呈现上升趋势的时候,通过调整激活剂配方可以进一步降低油藏内源微生物的多样性,从而改善内源微生物的驱油效果,同时,解决了内源微生物驱油过程缺乏有效调控方法的问题。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油藏内源微生物多样性提高采收率的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油藏现场取样
(2)样品的预处理
(3)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
(4)内源微生物多样性的计算
(5)初步调控方案的确定
(6)最终调控方案的确定
(7)现场实施
其中,所述步骤(1)中的油藏现场取样,现场取样的要求如下:现场实施8~12个月后,开始油藏取样分析内源微生物多样性,每2~3个月取样1次,每次取样量为10~20L;现场取样的具体步骤如下:采用带胶塞和螺旋盖的灭菌玻璃瓶,在油井井口取产出液样品,将取到样品密封4℃条件下保存,4h内进行处理。
所述步骤(2)中的样品预处理,其具体步骤为:将现场取到的产出液样品进行油水分离得到地层水,再利用石油醚进行预处理,离心下层水体收集菌体。
所述步骤(3)中的内源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分析,其具体步骤如下:
①DNA的提取及PCR反应
将收集的菌体利用基因组提取试剂盒进行基因组提取,然后PCR反应扩增样品DNA模板中的16SV4区。
②样品高通量测序及群落结构解析
样品高通量测序采用Illumina测序法,测序完成后,进行生物信息学解析,得到油藏样品的微生物群落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6107626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层同采管柱及其使用方法
- 下一篇:一种低渗透油藏内源微生物采油的方法